挑战日更,就要有点存货,要不过个周末就得断掉。
几年前十几元买来这本书,现在惊奇得发现这个版本的书在二手书市场已经卖到近百元,升值好几倍,堪比房价了。
也许是这个译本比较特别,现在也有很多其他译者的新书,但是这个译者的版本已经很少了,我没有对比其他的版本,但是单就这本书而言,读起来行云流水,一点也没有翻译的痕迹,黑塞本身的文字就如散文诗一般,而且译者本身也是包含深情并对书中内容有自己的理解,所以阅读体验真的很好。后面的文字好多都是大段的摘抄,因为实在是原文太美了。
我们所熟知的佛陀
我们都知道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立者释迦摩尼,也就是佛陀的名字,他是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他从小天资聪慧,是个非常理想的王位继承人,成年后去娶了自己的表妹为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出城游玩,见到了人间老、病、死的痛苦,认识到所有人都有不可逃避的痛苦,于是下定决心去寻找解除人间痛苦的方法,在他29岁的一天晚上,丢下家庭和将要继承的王位,独自出宫去出家修行了。
后来他跟随不同的修行派别学过各种不同的修行方法,始终没有找到解除困惑和痛苦之之道,于是他决定自己去寻找答案。终于在他35岁之时,在一棵菩提树下获得了彻底的觉悟,立身成佛,随着追随者越来越多,他创立了佛教,向世人传授靠修行来解脱痛苦之道。他的经历在流亡法国的越南籍一行禅师所著的《佛陀传》里有非常详尽生动的描述。
悉达多是谁
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悉达多》是德国作家黑塞的作品,书里的悉达多并不是佛陀,而是跟佛陀经历很相似的一个婆罗门的青年,甚至在书中他还遇到过已经悟道成为佛陀的乔达摩,差点加入他的僧团。悉达多同样也是出身高贵,超凡脱俗的贵族青年,因为所熟悉的婆罗门的教义已经无法解答他心中的疑惑,他于是走向了了离家去寻求悟道的道路,与佛陀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追随他一起去求道的好朋友乔文达。
苦修之路
他们先是跟随苦修的沙门,与他们一同斋戒,节制欲望,远离尘世,在烈日下暴晒,在雨水中定立,悉达多从沙门那里学到呼吸,冥想,减缓心跳,沉思潜修,学会了很多摈弃自我的法门,他千万次抛弃自我,连日沉浸于虚空无我之境。然而尽管所有的修行使他远离自我,最终却仍旧引导他回到自我。他在阳光下,在月华里,在阴影中,或在雨里再度发现自己,再度成为自我和悉达多,再度感受生命循环的繁重折磨。
终于有一天,他感到茫然,跟朋友说:“几位沙门迄今传授我的一切,我原本可以更快捷更容易地学到,在烟花柳巷的每一个酒肆里,在脚夫赌徒之间。”,“什么是冥想?什么是对肉体的弃绝?什么是斋戒和调息?那只不过是在逃离自我,只不过是对自我所受苦难的一种短暂的逃避。一个牧牛人在小酒馆里喝几碗米酒时,他也在做同样的逃离,也在用同样的麻醉剂。于是他不再感觉到自我,不再感觉到生命的苦难,找到了短暂的逃避,同样找到了我们在长时间修行中逃离肉体并宅于非我之境时找到的感觉。”
遇见佛陀
后来他们听到了种种传闻:一个名叫乔达摩的人,已经征服了自我之中的世间众苦并永远止息了再生之轮。人们称他为佛陀。有关佛陀的传闻令人神往,散发着极大的诱惑力,这世界令人厌倦,生命之路艰难,而此时却似乎出现一掬希望之泉,让人感到期待。终于他们来到佛陀所在的袛园,准备聆听佛陀的教义。在这之前,悉达多曾留心观察佛陀的行走: 佛陀谦然地走自己的路,陷入沉思之中,他平和的表情既非欢喜,亦非忧伤。他仿佛从内心发出温和的微笑,仿佛一个健康的孩童,他身着僧袍,正如其他的僧侣一样有条不紊地行进着,然而他的面容,他的步态,他安详的俯视的目光,他安详的低垂的手臂,以至他的每一根手指都显示着宁静,显示着圆满,映射出一种永恒的光明,一种无止息的平安,一种无懈可击的宁静。对于悉达多来说,似乎佛陀的每一根手指的关节之中都充满教义,身相的每一处都在言说、呼吸、散发和放射着真理。这位佛陀是一位完完全全的圣者。悉达多从未如此敬仰过一个人,也从未如此爱过一个人。
悉达多和他的朋友乔文达一起聆听佛陀的说法。乔达摩论述苦难的诞生和熄灭,他言谈沉静,安宁,澄澈,生命即苦,世间充满苦难,然而解脱痛苦的道业已被发现,安心追求佛道的人必能得救。佛陀向众人讲道四圣谛和八正道,他的声音明亮而平和,在众多的听者上方盘旋——如光之运行,如夜之星辰。
他的朋友乔文达当即被打动决意加入佛陀的僧团,然而悉达多却向佛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从未有一刻怀疑您,是一切圆成的觉者,您已经达到了千万婆罗门及其子孙们所力求达到的目标。您已经超拔了死亡。您以自己独自的追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思考,通过冥想,通过知识,通过觉醒而达成了这一目标。您并未通过教义学会任何东西。所以我认为,任何人也无法通过教义而得到救赎。您不可能以言辞和教义向任何人传达您在觉醒的那一刻所体验的事件。假如我成为您的一个信徒,我担心着只会停留在表面,担心我会骗自己,认为自己已然心灵平安并得到了救赎,而事实上自我却继续存在和生长。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继续走自己的路,并非是寻求另外的更好的教条,因为那并不存在。”
投身世俗
悉达多已经意识到再好的教义也不能代替心中的体验,那都是别人思考的结果,自己如果只是照做的话只能停留在表面并不能真正让自己得到救赎,然而他又思考,佛陀无法传授给他的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自我,过去他一直想要摆脱又想要征服的自我,一直以来他只是在逃离它,躲避它,却从未真正想要真正了解和正视它。以前的修行只是在摧毁自我摆脱自我以便在自我未知的最深层发现万相的核心,而正因为如此,却一路丢失了自我,这个发现让他一下子觉醒像要获得了新生,他不再要苦苦思索世间的苦难,执着于探索生命的秘密,而是拥抱鲜活的生命和多彩的人世。
此时的悉达多已经是一个成熟有魅力的成年人,他进到城里,遇到有名的妓女伽摩拉,并彼此吸引,他向她学习爱的技巧,她教会他在社会上生存的很多法则,介绍富商与他认识,由于他曾经修习过很多法门,也没有贪婪的意念,所以学习新的知识,结交新的朋友对他来说易如反掌,渐渐他也成为富有之人,有自己豪宅奴仆,过着奢华的生活。
然而,虽然他过着世俗的而生活,他的内心却不属于世俗,他已经品尝了财富、激情、与权利的滋味,但在很长时间里他的内心依然是个沙门,悉达多一直以思考、等待和斋戒等技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尘世的人们对于他来说仍属于陌生的一群,虽然人们都喜欢他,需要借贷和建议就去拜访他,然而,除了伽摩拉之外,他并没有真正的朋友,他一直有一种不同世人的优越感,带着一点轻蔑和不屑来看到尘俗的人们。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财富的不断增加,悉达多自己也染上了一些庸常人的特征,也有了一般常人所特有的幼稚和忧虑,然而他却只羡慕常人具有而他所缺少的哪一点:世人对自己的生活所持的那种重大感,他们深刻的欢乐和忧伤,以及那种永恒推动他们去爱的力量所带给他们的焦虑而甜美的幸福。这些人永远爱着他们自己,爱着女人们,爱着他们的孩子,爱着荣誉和利益,爱着对未来的筹划和企盼。悉达多没能学会这些孩童般的快乐与蠢行,他只学会了他他所鄙弃的令人讨厌的东西,那种恼怒和无所事事,阴郁而没有满足,慢慢的,富人们灵魂中特有的病症侵染了他。他的财富变成了锁链和重负,在这荒诞而阴暗的道路中,悉达多终于走到了最后也是最卑贱的堕落之站——赌博,他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赌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