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187)

详注《随园诗话》(118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11-09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四·二—】

福建布政使张廷枚,有《瓶花绝句》云:“垂帘莫放西风入,留取寒香在草堂。”吾乡诗人沈方舟主于其家,遗稿在焉。张三使高丽杭堇浦赠云:“一参羽猎长杨乘,三绘《宣和奉使图》。”

张廷枚(生卒年不详),字卜臣。正红旗汉军。康熙五十年(1711)十二月,由闲散袭授佐领。五十二年(1713),授銮仪卫整仪尉。五十六年(1717)授治仪正。五十九年(1720)特旨补授内务府员外郎。六十年(1721),补授参领,仍兼员外郎行走。雍正三年(1725)授内务府郎中。四年(1726)授监察御史。五年(1727)特旨补授兴泉道。后累官至福建布政使。曾三次出使朝鲜。有《春晖堂诗钞》。(见《雍正朝朱批引见单·72》,该引见单载明“年三十五岁”。由于不知何时引见,故难以确定生辰。雍正朱批:“从銮仪卫包衣章京用御史发往的。要好,结实大好的。不然,夯,无知,平常。老实少年。未定。”)

沈方舟,即沈用济(生卒年不详),一名宏济,字方舟。浙江钱塘人。康熙监生。蕉园诗社“祭酒”柴静仪(字季娴)之子,喜为诗。长期在京师求取功名,履试不第,遂以幕僚身份谋生。曾长期滞留岭南,入两广总督幕府,与抗清志士屈大均定交,又与著名诗人梁佩兰酬唱颇多。后至关塞,留居于右北平(右北平,故郡名。战国燕置,辖境约为天津市东北部、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赤峰市南部等地。治平刚,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东汉治土垠,即今唐山市丰润东。晋改为北平郡,移治徐无,即今唐山市遵化西)。再至京师,“红兰主人”岳端颇重之,名遂大噪。游鲁、楚、闽、粤,诗益进。在粤与屈大均、梁佩兰交。后客京师。与费锡璜合著《汉诗说》。另有《方舟集》、《玉树楼词》等。

主于其家,指寓居在其家。主,在此为“寓居”的意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

三使,三次出使。

高丽,明清时官民对朝鲜的称呼,其实,此时该国的国号是朝鲜。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建立于918年,到了1392年被李氏朝鲜替代。按理说,中朝两国官方关系比较密切,在众多藩属国中朝鲜的进贡次数是最多的。朝鲜国号应该为人熟知,但直到万历年间,普通官民仍称朝鲜为高丽。乾隆时,这个现象仍未改变。

杭堇浦,即清代诗人杭世骏,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骏。

参,音cān,古通“骖”。古代乘车陪坐在右边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商君书·境内》:“爵五大夫有税邑六百家者,受客;大将、御、参皆赐爵三级。”《礼记·服问》:“唯近臣及仆骖乘从服。”本条中的“张庭枚”曾经担任“銮仪卫整仪尉”,属于御前侍卫一类的官员,故有“一参羽猎长杨乘”的句子。

羽猎,音yǔ liè,意思为汉帝王出猎,士卒负羽箭随从,故称“羽猎”。《文选·宋玉<高唐赋>》:“传言羽猎,衔枚无声。”李善注引张晏曰:“以应猎负羽。”《汉书·扬雄传上》:“其十二月羽猎,雄从。”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士负羽。”隋·杨素《赠薛播州》诗之四:“上林陪羽猎,甘泉侍清曙。”清·陈维崧《满庭芳·题顾梁汾舍人扈驾诗后》词:“万乘旌旗,千官羽猎,翠华绝塞重经。”

长杨,音chánɡ yánɡ,古宫名,旧址在今陕西周至东南。《三辅黄图·秦宫》:“长杨宫在今盩厔县东南三十里,本秦旧宫,至汉修饰之以备行幸。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门曰射熊馆。秦汉游猎之所。”《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司马相如)常从上至长杨猎。”

《宣和奉使图》,全名《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宋代徐兢所撰域外地理著作。共四十卷,附录《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行状》。徐兢于宣和五年(1123)作为信使礼物官,出使高丽,以耳目所及,博采众说,简汰其同于中国而取其异者,编纂此书,四万余字,记述高丽山川地理、风土习俗、典章制度、以及接待使者仪文、往来道路等。原书有图,在靖康之变中亡佚。该书为研究高丽国历史地理及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重要资料。有宋乾道间徐蒇刊于澂江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附:“高丽棒子”的由来。有人附会是朝鲜人喜欢种植与食用玉米,而北方人称玉米为“棒子”,故而有此称呼。其实,朝鲜半岛很少有人种玉米,即使是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境内居住的朝鲜人(主要指清朝时期)也很少种玉米。因此,高丽和玉米之间没有啥特殊关系。“棒子”实际上来源于“帮子”这一词汇。“帮子”是朝鲜在明清时期使臣及其代表团成员的跟班、随从的统称。而且这些人都属于“贱民”,和中国的衙役也属于“贱民”一样。朝鲜的等级制度比中国更严。朝鲜“帮子”随使团出使的时候,无论寒暑都不能住在房子里的。“高丽棒子”至晚在乾隆时期已经成为对朝鲜人的一种蔑称。原因是每次随从朝鲜使团来朝的“帮子”太多,一个使团四、五百人,九成以上是“帮子”。而这些人所到之处,打架斗殴、走私、偷鸡摸狗等情形层出不穷。使团中的官员为了惩戒他们,常常用大棒子当众责打。令中国人印象深刻。后来,“日韩合并”以后,大批朝鲜人流入中国东北境内,到伪满政府成立,朝鲜人数量达63万人左右,到1940年,朝鲜人猛增到120万人。1938年7月,关东军出台《在满朝鲜人指导要纲》,赋予在东北的朝鲜人“满洲国国民”的待遇。1939年5月,朝鲜总督府又把在东北的朝鲜人升级到“大日本帝国臣民”的地位。朝鲜人在东北的地位仅次于日本人,因此有“二等国民”或“准高等民族”之说。甘当日本人鹰犬的朝鲜人在东北拎着大棒子耀武扬威欺压中国人,令中国人愤慨,遂更加蔑视他们。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18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lt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