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劝诫他人,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其实这句话同样可以放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同样需要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我们自身。
理解和接纳我们自身,往往就是接受那些我们并不是很愿意去面对的自我情绪。
内疚和羞耻感也许使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感受。为什么我们不愿意,甚至说是会害怕去面对这种感受呢?
试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产生内疚和羞耻这种感觉,是不是就是当我伤害了其他人,然后我就会感到内疚,而我在伤害他人之后会在内心中觉得自己是个坏人,所以就会觉得很羞耻。是不是当把情景带入之后我们对于这种感受的理解就清晰了许多: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去面对内疚,往往是因为它意味着“我错了”。这也是它和我之前说的悲伤、愤怒、恐惧的最根本区别,因为悲伤、愤怒、恐惧往往是在说对方错了,而内疚则是直接告诉你自己错了。
我们都常常会认为只有做错事情的时候才会产生内疚,那么只要不做错事情就可以了。其实对于想我这类不擅长对他人提要求的人而言,内疚往往是家常便饭。一个人如果不能直面他的需求或是提出要求,那么对你来说每当你建立一个关系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意味着你在丧失你的资源,你在不断的付出。换言之,你的朋友越多,你付出的就会越多,那你也就会越累。
在大学的时候我就很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感觉,我和很多人的关系都很好,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但往往一段关系建立之后我都会陷入一个疲惫的状态,因为在处理这份关系的时候,往往都是我在付出。为了减少这些付出我甚至会下意识的停止某些关系的维持,这就时常让我陷入一个内疚的状态,让我自己觉得这个行为是错的是不对的,然后为了维持这份关系持续性的对自我进行一个消耗。而现在当我认清这份情绪产生的原因之后,我只需要告诉自己:内疚一点又怎么了?我错了又怎么了?就能很好的对自己进行一个调整。
除了内疚和羞耻感之外,嫉妒的情绪也是我们特别不愿意去面对的一种。因为大家都知道,像是“吃醋”、“嫉妒狂”这些都是在描述那些看上去不怎么受欢迎的人才会用到的贬义词。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嫉妒往往都是和我们的内在竞争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刻意的去压制、去克制自己的嫉妒,也就意味着你在某些方面正在压制、在克制自己的竞争力。其实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职场上,不论是在业绩还是在职位晋升上,如果这份情绪被你刻意的压制,那在之后的工作中你也会变得逐渐失去动力。
其实所谓坏的东西往往比所谓好的东西更能够凸显本质,我们想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更好的人,就需要去接触、理解并接纳自己,不仅仅是自己的光明面,还有自己黑暗的一面。要明白,真实往往更胜完美。
作者:徐鸣皓 这是我的第三十三篇日更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