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c,今天是2019年2月18日,坐标上海,日更文第2天。
同事昨天带她7岁的女儿葡萄去看了《流浪地球》,看到吴京快死的那块,然后葡萄憋吧着眼泪问,「妈妈,他是快死了吗?」
同事点头刚回应完,葡萄“哇”的一声哭了,本来电影院里气氛异常凝重,大家都快要啜泣了。
结果被葡萄的哭声吓了一跳,都转过头来看着葡萄哈哈大笑。[捂脸]
我同事也是好气又好笑。

她当时就跟葡萄说,「你悲伤可以,但不可以在公众场合这么大声哭,会影响别人。」
这孩子也确实挺感性的,还给看哭了。
我们都是幼儿园老师,但其实很多幼儿园老师,懂很多育儿道理但也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我这个同事她在育儿方面,就能够把很多育儿理论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上。

看她对葡萄说的话:「你悲伤可以,但不可以在公众场合这么大声哭,会影响别人。」
1.接纳孩子的情绪:你可以悲伤,可以哭。
2.告诉正确的做法:不可以在公共场合这么大声地哭。
3.告诉后果:这样做,会影响到别人。
看起来育儿很简单,其实就是日常的一个思考逻辑。
但很多人做不到,反而会脱口而出一些指责评判的话。
比如“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哭那么大声干嘛”“吵死了”“你个小孩子,这有什么好哭的”。
所以,改变育儿方式,首先从改变说话方式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