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个小视频,关于70、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那熟悉的游戏画面在一幕幕地出现,一帮孩子围着玩“啪唧”,你来一下,没有翻过来,就换下一个。
这个场景让我回忆起小的时候,随父母从东北回到河北的场景,那是一个很小的村子,一帮小男孩子光着上身,穿着小裤衩,在村子里的小道上跑着。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脸上抹上几道黑色的锅底灰,用高梁杆做了推杆,推着一个大铁环,转着房子一圈一圈地跑,后面还跟着两三个小男孩。那时候的我,只觉得好像进入了花果山一样,只觉得新奇,没有几天我就融入了这个玩耍的队伍。
撞拐也是我们常玩的游戏,分成两队,每个人单腿独立,拎起另一条腿,放在胯上,拎起的腿就形成了三角形,然后一蹦一蹦地向前冲,用膝盖去顶对面的人,直到把对方顶到无法单腿站立就算赢。
还有很多游戏都封存在了记忆中,春夏有春夏的游戏,秋冬有秋冬的游戏,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也能创造出不同的玩法,想想我们的童年还真是活跃而有趣。
玩伴中,有些小伙伴早早就退学了,有个同龄人在我们上五年级的时候,他依然在上一年级,我们笑称他为“万年一”,现在见面还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童年的快乐,然后一起哈哈大笑。
在这种无压力,可以放松的玩乐中,我们自然地成长,天真而纯朴,自然就没有那些歪心思,也没有压抑,更没有现在孩子中常见的抑郁症。
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成长方式,我们经历了这种自然而放松地成长,在本性上简单而纯朴,成长后也许会遇到很多不舒心的人际关系,也会遇到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压力,但都会因为本性自然而不会走向偏激。
当我们这一代人当了父母,莫名其妙地跟着别人一起,被卷入一场孩子的培养征战中,甚至要牺牲一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位来全职地带娃,娃在一种学习环境中压抑的也许太久,就会产生抗拒,在小的时候不敢反抗,一进入初中或高中,那反抗的力量就会增强,也许反抗是件好事,意味着他在成长,可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因为心志的不成熟,反抗带来的后果,也是是他一生的遗憾。
现在的孩子既没有欢乐的童年,也没有愉悦的少年,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取悦父母。小小年纪的他们脑袋里,要么装着那离不开的手游,要么装着用死亡来抗拒父母的冲动。我跟一位同事的儿子聊过,虽然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但在上学的时候,也有过想要自杀的冲动。
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学习成绩,更是对人生的一种认清,也是对自己人生意义的确认,而这也是很多父母欠缺的,父母都没有自己的意义,又怎么会帮助孩子成长呢?
把孩子扔给学校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家庭才是人格完善,人性自由发展的地方,所以,从现在做起,让家庭有个正向的力量,让精神成长成为一个家庭的核心,也许这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帮助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