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晚餐》 这部电影从知其开拍以来一直期待并关注着,保有如此强烈的期待是因为这部电影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历时三年潜心创作的同名小说,而我的学士毕业论文研究的就是鲁敏,情结的驱使让我迫不及待地带着有些敬畏的心情去电影院先睹为快。
如果要从全局来讲,主观地来打个分数的话,我想7分左右是比较恰当的。
先说几点优点:
第一、演员的选择基本符合人设,演员的演绎大多比较到位。
从小说本身的角度入手,作为一个书迷,对于这些演员的选择并无异议,窦骁、张钧甯、吴刚、邬君梅符合小说的人物设置,除却窦骁有点好学生装坏的感觉,张钧甯的配音有点违和外,男女主角还算是颜值演技都在线。尤其是吴刚,真正的老戏骨,演得了达康书记,也能把丁伯刚这个玻璃厂的酒鬼工人演绎得活灵活现。
第二、场景布景年代感较强,无太多明显bug。
第三、没有现代青春片的狗血三件套,本身已经算是一个优点了吧!
接下来再主观地谈谈一些遗憾的地方(镜头的切换和剪辑确实有点让我这个纯外行都觉得有点不舒服,这里不做评价):
第一,电影后期节奏缺少铺垫,流水账式地推进,叙事水平需要加强。
开头的五分钟,是女主角的独白,语言过于文艺,反而无法形成共鸣。结尾的二十分钟,每个人物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期间做出了各个重大决定,本应该是这部电影的高潮,但是却缺少铺垫,流于表面,像流水账一样,比如丁伯刚去世和男女主重新在一起都显得比较莫名其妙,情感的推进远远慢于情节的推进,难以形成情感的共鸣。
二、人物比较扁平,内心冲突和人性的探索和挖掘太少。
比如女主角的弟弟小白,在小说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去表现。父亲形象的缺乏以及令他自卑的肥胖身体,晓白的性格非常懦弱,懦弱不仅使他破灭了人生梦想,而且使他丧失了爱的能力,他不知道爱女人还是爱男人,深刻表现其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无法融入人群,对于家庭十分渴望,而电影呈现的仅仅是是一个天天想着吃好吃的,经常被别人欺负暴打的一个小胖子。这就使得在苏琴为了阻止晓蓝和丁成功在一起而选择和丁伯刚分手,六人晚餐宣告结束后,晓白在轨道上哭得撕心裂肺,大喊着“我喜欢这个家”显得莫名其妙,包括后来他反叛去了南方,很多年音信全无也显得前后连接不上。(多年以后从南方回来瘦成了俞灏明,是导演准备的彩蛋吗?)
第三、结尾变化一大败笔,表达意蕴不知所云。
原著中,晓蓝嫁给了所谓的成功人士后过得不如想象中快乐,在晓蓝怀孕以后决定离开丈夫与丁成功在一起时,丁成功仍然害怕这破碎的玻璃会伤害晓蓝,为了阻止晓蓝的行动,他选择了割脉自杀。而电影为了刻意追求所谓的皆大欢喜,而用了男女主角最俗套的重逢方式以及那句“我回来了,我一直在等你”这样的对白仓促结尾,大大削弱了人物内心的深度和细腻度,削弱了悲剧意味。
细读小说,会发现两个丧偶家庭的组合,六个人面对被艰难包裹的人生,他们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晓白从一开始的抗拒封闭到后来在磨砺中勇敢地用力的面对人生;丁伯刚的酗酒和失忆其实表达的是是沉醉在过去的伤痛里不愿重新面对生活;丁伯刚的女儿珍珍从头到尾,从相爱,结婚甚至到被抛弃,都敢作敢为,勇于坦荡地承担;苏琴在道德和情欲间始终挣扎和徘徊,不敢做自己,也不敢爱别人。丁成功始终不愿打碎玻璃去留住他心爱的人,他是一个敏感到骨子里的人,害怕支离破碎,害怕伤害到小蓝,甚至不惜选择自杀。而晓白又懦弱又好强,明知爱什么却又舍不得放弃别人和自己的期待和骄傲,最终埋葬的不仅是自己的幸福,也是丁成功的一切。
《六人晚餐》的结尾引用了里尔克的话:“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被艰难包裹的人生。对于这个人生,回避是不行的,暗嘲或者堕落也是不行的,学会生活,学会爱,就是要承担这人生中艰难的一切,然后从中寻觅出美和友爱的存在,从一条狭窄的小径上寻找到通往整个世界的道路。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更推荐看这部小说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