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观点:
独立是尝试对自己内心的探索
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李荣浩,当他的《李白》成为隔壁大妈在yy时“如果能重来,我想作李白”,我就已经不怎么喜欢他了。
喜欢和少数派在一起聊天,聊天我总能get别人在意不到的点,脑洞这东西对我而言,随时全力开动,我的毒舌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吐槽的事物,但是我也喜欢独坐灯前,透过高脚杯和幻想构建大脑中的世界。
孤身一人,渴望交流,但在聚会上,总是一言不发。如同海里那只Alice的鲸鱼,安静只是因为遇到的人频率不同而已。
孤立总会被理解成独立,在寂寞作陪的晚上,很难划分两者的界限,喜欢着很多不被大多数人喜欢的东西,坚持着不被大多数人坚持的东西。不合群仿佛是独立的标签,不止是因为找不到知音的曲高和寡,而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不甘。虽然改变不了世界,但是坚信自己也不会因为世界的改变而放弃自己,被这个世界同化了自己。通过某种仪式感加强自己的认知。时刻让自己保持警觉,生怕某一秒自己被忽如其来变化的漩涡冲进不属于自己的世界,还不得不融入这个环境的麻木。
作为宏胜饮料的CEO、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如是说:“我想保持自己的空间,如果和外面人接触太多,我就会被同化掉。人生的意义,就是你要找到自己。我希望这是自我开发的过程,而不是我要听听你的价值观,或者你给我一点建议。”
lady Gaga也说过,她不愿意与音乐人走的太近,因为亲密的关系会让她被对方的音乐思维同质化,让她无法保持独特。
老田曾经聊过,能写出书的人无非两种: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集大家之长,提炼出有价值的故事信息,对别人的信息进行思考和深加工;
2.未曾读过书。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把注意力放在与读书无关的材料上,通过生活架构感知写出感人故事。
能保持不同已经是难事,一直与别人不同真是难上加难,做一个普通人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普通人。
窗外细雨,雨下行人的神色格外匆忙,那么,在雨下的人,是喜欢做一个普通人还是更喜欢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