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反直觉,但是很普遍,各种各样的聪明人,会犯下一些低级错误,甚至有悖常识的低级错误。
而这些聪明人,有很多是在各自领域取得成绩,智力水平比较高的人。
多么的尴尬…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本书就是想回答这个问题。
凭借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这本书被摩根大通选为当下思维创新和转型的必读书。
在书中,作者提出,人会因为掌握专业知识,积累各种经验而变得聪明,但同时也更容易产生「证实性偏见」,进入专业思维的盲区,陷入不同的「智力陷阱」中。
跌入智力陷阱,不是因为认知水平太低,而是思维能力发展产生的副作用。
对于如何避免,书中也给出了具体方法,分别是:制作左右卡片,进行自我疏离,设计搞砸宝箱。
听完解读,感想如下:
1.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就是自负,自负导致傲慢,傲慢不利于生存。
正如科幻小说《三体》中所写:「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没有谁能全知全能,即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各种技术加持,人在某个时段,面对某种问题,依然会在认知和实践上存在局限性,所以要对此清醒认识,保持谦卑。
2.打造高效行为模式,并不断打破。
不管所处什么行业、从事哪种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性,并基于专业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稳定的行为模式,甚至会进入一种近似自动化的运行状态。
形成模式,高效运行,自然有其益处。
但同时也要警醒陷入思维惯性,避免因为路径依赖而忽视细节问题,无视变化因素,最终导致走到了错误的路上,渐行渐远。
所以,需要不断打破原有模式,重塑新模式。
而这,离不开自觉保持思维的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