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爱的传递使者
最近几年,和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聊天,总是绕不开一个话题。他们会关心的问,“乡下待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调到城里?”“有没有换工作的想法呢?”“有机会调到城里,考虑不考虑?”…面对这样的问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回答说不想,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假清高。所有人都在挤破头的往城里调,往好学校走,你不去,只会说没有本事或者没有人而已。还有大家公认的理由,就是不为自己,为孩子的教育也要争着调往县城或者更好的学校。每一次这样的谈话都会勾起心中深处的秘密。
大四毕业领取报到证的时候,班主任和系主任专门叫我去谈话。当天没有给我发报到证,而是希望我慎重的考虑。他们说,“作为农村大山中的孩子,大学是一次改变你命运的机会。而读研究生又是一次重大的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能够感受到你对于家人的理解,但是读研究生的前途和回到乡村教书的未来绝对是不一样的。回去,你一辈子最多就是一个教书匠。读研究,你将会有着不可估量的的未来。希望你能够慎重的考虑,我们更建议你去读研究生。”这番谈话的背景是,我是当年系上唯一考上的研究生。可是,考虑到家中还有弟弟读大学,我选择不去读研究生,而是选择做一名特岗教师扎根乡村教育。
愿意扎根乡村教育考虑家庭因素是一个原因,其实还有更深的原因。
读初二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和一班的一位同学打架了。这位同学用小剪刀在我的脊背上戳了一个小洞,戳破了棉衣,脊背上留有伤口。当时的班主任张老师没有因为打架批评我,而是安慰了我。开始学校的处理意见是我们两个人都全校通报批评。张老师认为这件事情对我不公平,极力要求学校撤销对我的批评,并要求家长赔偿衣服。当时,一件棉衣是学生奢侈的衣服。张老师的极力坚持,学校妥协了。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非常的深刻,当时我心中就想做一个像张老师这样的老师,保护学生不要受到伤害。
西北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也是第一次离开乡镇以外的地方。大学读书的时候,班主任车老师对于我特别的照顾。大一的国庆节,车老师看到我们这些贫困的学生没有地方玩,待在宿舍。他把几个贫困学生叫到他的家里,购买了很多的饺子馅,还有各种菜。我们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大学的四年里,只要老师有时间,他会带我们去学校周边的地方去旅游。在玩耍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亲密。车老师让我感到作为老师的伟大,我想做一个车老师一样的老师呵护遇到的所有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