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三天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三天

作者: 一些胡言乱语 | 来源:发表于2021-11-24 14:42 被阅读0次

阅读进度:第  8-11章(77-120页)

阅读用时:60分

阅读收获:

1、什么是秘密协议,共谋是如何完成的?

秘密协议,也就是共谋。

共谋如何完成:偷偷的或者无意识的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愉快或伤害自己。

2、如何看待学习中的困惑阶段?

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困惑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我们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我们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我们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我们的创造力。

3、什么是成人的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

4、什么是父母的自我状态?

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这来自年幼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孩子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孩子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孩子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孩子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5、相比于责怪,更积极的做法是什么?

责怪是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做的事情,但一个处在‘成人自我状态’的人,更积极的做法是对自己负起责任来,不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自主权,可以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改变自己。

相关文章

  • 简更120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共读留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共读留痕 书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罗伯特·戴博德(Rober...

  • 读书打卡

    今日所读书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笔记输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的是一只患了抑郁症的蛤蟆去看心理医生...

  • 2020-12-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2020-11-3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明白了教学中的困惑

    最近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对我感触很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主要是讲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在...

  • 从小大人就是教他这样回答

    昨天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看到下面这段话中: “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挺好的,谢谢你。”蛤蟆回答。他...

  • 2021读书记007:童年里的深刻

    ——读《柳林风声》有感 读《柳林风声》是在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之后。也许有一种先入为主,对于蛤蟆先生...

  • 2022-01-02

    阅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随感》998(-3)2022-08-10

    今天在付老师群里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到了11章,“蛤蟆先生的选择”。在这一章里,蛤蟆先生开始痛苦的...

  • 我也是蛤蟆先生

    最近读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感觉自己就是蛤蟆先生。 我跟蛤蟆先生一样可爱,也跟蛤蟆先生一样抑郁,但就是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三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na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