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主要看气质
谈谈长相的重要性。“主要看气质”这句话入选了2015年十大网络用语,一般似乎是用于发自拍照的场合 —— 就算我的长相先天条件一般,但是我气质好啊。那“气质”到底有多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
传统智慧要求看人要看内心,谨防上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当。可是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社会,这个传统智慧就不太实用了 —— 每天要接触很多人,怎么可能一一了解别人的内心?就得通过观察外表,迅速判断。
随便给你一个人,你马上就能对这个人产生一个第一印象,这是人人都有的本能。而今天要说的这个研究,说的就是这个本能其实非常强大。
只需要0.1秒的时间,就能对人做出相当“靠谱”的判断。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亚历山大·托多罗夫(Alexander Todorov)发表在 Aeon 上的一篇文章,“第一印象很重要”(First impressions count)。这篇文章说的是包括托多罗夫本人在内,各国心理学家在过去几十年的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的结论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
只需要0.1秒,就能只凭照片判断一个政客的能力是否胜任,而这个判断结果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选举结果。
托多罗夫在实验室证明,受试者们第一印象觉得哪个政客看上去更有能力,这个政客最后往往就真能当选。
这个结论有点太惊人了。事实上,托多罗夫的研究组第一次发表相关的论文 —— 还是发表在最顶尖的《科学》杂志上 —— 就遭受了强烈的反对意见。有人说肯定搞错了,用的受试者早就认识那些政客,所谓的“第一印象”根本就不是第一印象。
但是别着急,心理学家有各种办法验证这个结论。比如说,让瑞士的小学生判断法国议会选举的候选人,让美国和瑞典的受试者判断芬兰的选举,让美国受试者判断保加利亚的选举,让美国和印度受试者评价墨西哥和巴西的政客……在这样的研究中,受试者根本就不认识那些候选人,也更不可能了解他们有什么竞选纲领 —— 但就是这样,受试者纯粹看脸评判的结果,居然就和真实选举的结果高度一致。
而且真的只需要0.1秒。实验室里让受试者看照片分别看0.1秒、0.25秒、2秒或者不限时间,结果都差不多。事实上,想多了反而不好 —— 如果你让受试者必须“刻意地”看照片,要分析为什么这个政客长得像是有能力的,他的判断反而不准确了 —— 本来就这么一张照片,哪有什么可“刻意”的。
0.1秒。铺天盖地的竞选广告、煞费苦心的纲领设计、费尽口舌的演讲和辩论,可能都不如这0.1秒的第一印象作用大。“气质”就是这么重要。
当然,实验室里是只看长相,而真实的选民除了长相之外,还会受到竞选纲领、辩论、广告曝光度这些因素的影响。那么在真实选举中,“气质”有多大作用呢?答案是很大 —— 有人估计,气质的作用大约相当于10%到30%的选票。这就难怪小学生光看脸就能预测选举结果。
注意,这个“气质”必须是“看上去很有能力”这种气质。研究发现,像长得是不是漂亮、有没有吸引力、看上去是不是诚实、是不是外向,这些作用都不是很大,“有能力”是最关键的当选气质。
可是“看上去有能力”,是个比较笼统的说法。聪明也是一种能力,有决断力也是一种能力,到底是哪种能力最受欢迎呢?这就取决于当时国家的情况,和你是哪个党派的了。
做个测试。下面这两张脸,请问你会选谁当总统?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23/91f4de72c79ab3cc.png)
左边这张脸,A,看上去更有男子汉气质,更强硬;右边的 B,看上去更聪明,更和气,也更讨人喜欢。
实验表明,选 A 还是选 B,取决于现在国家是处于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战争时期人们更容易选 A,和平时期人们更容易选 B。
这个结果非常非常有意思,因为上图的 A 和 B,其实一个是小布什,一个是当初跟小布什竞选总统的约翰·克里!也就是下图,C 和 D ——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23/eb01231850da7432.png)
当然你完全没看出来。事实上,A、B 这两张图,是用 C、D 这两张图减去30个男子合成的“平均脸”之后得到的结果。这俩人竞选的时候美国正在打反恐战争,小布什顺利当选。
再来一题 ——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23/7dfd240dc6a13c15.png)
这张图测试的是“支配力”,或者说“统治力”的作用。左边这张脸看上去是为女性,很平和,有一种包容的感觉,不是高压支配;右边这张脸是男性,一看就是高压支配型,非常强势。你选谁当总统呢?
研究显示,这和你是哪个阵营的人有关。左翼自由派的人倾向于选左边这个人,右翼保守派的人倾向于选右边这个人。这跟平时的印象一致,保守派就是喜欢强势的人。
那如此说来,政客竞选的时候岂不是应该非常重视自己的形象吗?正是这样。下面这三个照片,中间的是某丹麦政客本人,左边是把他 PS 成更谦虚包容一点,右边是把他 PS 成更强势支配一点 ——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23/209f540ad3bee235.png)
照片上看是非常非常细微的差别,但是结果不出所料,左边的照片对自由派更有用,右边的照片对保守派更有用。
事实上,从林肯开始,政客就非常重视自己的外表。林肯长得不见得漂亮,但竞选总统不是找对象,林肯特意留了胡子,就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有能力”。
研究显示,气质,尤其是在一个政党内部初选的时候特别好使。这时候几个候选人的政治理念都差不多,争夺的都是一个派别的选民,别的因素可能就都没有气质重要了。
一方面来说,这是选举制度的悲哀!这么重要的选举,居然来个“主要看气质”?可是选民也的确很无奈,大多数人平时根本不关心政治,这么多候选人的确不知道该选哪个。想要一个一个了解,实在费时费力 —— 而且也不值得,毕竟我这区区一票,对大局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所以,党内初选主要看气质,最后大选主要看党派,恐怕是最常见的投票策略。
另一方面,这个结论也告诉我们,如果你要经常跟陌生人打交道,那可真是得重视外表啊。参加找工作面试,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但能决定自己是否会被录用,而且还能决定自己进入这家公司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到的待遇!
知识点二:
经验 = 对小概率意外的熟悉程度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 会游泳的人下水的次数多,他面对的总的危险肯定要大一些;而不会游泳的人可能根本不下水,或者即使下水,也会特别小心翼翼,所以反而更安全。
Slate网站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儿童游泳课的危险谬误》(The Dangerous Fallacy of Toddler Swim Lessons),作者是梅琳达·温纳·莫耶(Melinda Wenner Moyer)。
文章的作者莫耶本人的儿子就两次差点在游泳池里淹死。当时游泳池里有很多人,包括她的亲友就在旁边,她自己也在旁边,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她儿子出危险了。她是突然想起来找儿子,找不到,一看就发现他儿子在深水区里快要沉下去了!而且这个情况还发生了两次!
事实上,按美国的统计,1岁到4岁的儿童,游泳淹死是死亡率最高的活动,比车祸还危险。而且这么小的孩子一旦溺水,即使被救起来,也有10%的可能性会遭受脑神经系统的损害。
小孩溺水的时候,往往游泳池里有很多人在场,为什么都没有注意呢?因为小孩溺水跟大人不一样,他不会挣扎,不会呼救,更不会拍打水面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他非常安静地就沉下去了。
大多数家长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现在很多人认为让小孩上游泳课可以防止溺水,而事实恰恰相反。
本来普通人如果不游泳,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掉到水里,但给小孩上的游泳课都把“防溺水”当做卖点 —— 也许作为家长,本能地就希望孩子能多一项求生的技能。美国68%的家长认为小孩学游泳应该从3岁就开始。美国红十字会也建议,为了防止儿童溺水,应该让儿童去学相应年龄的游泳课。但是事实上,统计显示,三分之二溺水而死的儿童都是游泳游得很好的小孩。
游泳课解决的不是防淹死的问题。游泳课的作用是让小孩对水产生舒适感、不怕水,能浮起来、能游起来。这些都是常规的技能。
防淹死,是另外一套技能。
防淹死的技能,是出现意外情况的应对技能。累了游不动了,抽筋了,受伤了,穿了衣服下水不舒服……这些时候他怎么办?解决这些问题,才是防淹死的技能。
面对这些意外状况,孩子能不能保持镇定,能不能不慌乱,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能不能屏住呼吸几秒钟,这些技能是普通游泳课不教的。
家长给小孩上了普通游泳课,可能会有一个过度自信的负面作用。家长会觉得现在孩子已经会游泳了,跟孩子各游各的 —— 结果就和她自己以前一样,可能会导致危险。
评论
这个道理显然不仅仅是儿童游泳,也适用于其他领域。这个道理就是,常规流程技能和意外状况的应对技能是两码事儿。
比如开车也是如此,会开车并不代表你能很好地处理在路上遇到的各种紧急状况。 日常工作中也是这样,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程完成任务,并不等于你会灵活运用。
普朗克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经常要到各地演讲,而他每次演讲的内容都完全一样。普朗克的司机一直跟着他,听的次数太多,就把普朗克演讲的内容给背下来了。
司机说,“你讲的内容我都会背了,干脆下次我替你讲吧。”普朗克欣然同意。下一次演讲,司机在上面讲,普朗克坐在下面听。司机果然讲得非常成功。
但是到了提问环节,司机就不行了。这个笑话的包袱是这样的 —— 有个人提了个问题,司机一看回答不了,就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就让我的司机来回答吧,” 然后把现场交给了普朗克。
芒格说,司机并没有掌握普朗克的知识,他学会的只是表演 —— 而有些人分不清自己是真有知识,还是只是会表演。
能把一场物理演讲全背下来也不容易啊。就算是普朗克,演讲中如果涉及到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就如同昨天咱们讲的暗物质,他也只是会说、而并不真正理解。所以我想也许更合理的划分不是“知识 vs 表演”,而是“流程技能”和“突发意外”。
到底什么叫“会游泳”?能把一个复杂任务按照固定流程做好,掌握这种常规技能,也得下功夫。但是掌握到能应对各种突发意外的程度,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灵活的运用。
这里面可能也有个“二八法则” —— 你用20%的时间就能应对80%的情况,但是应对剩下的20%意外突发情况,你需要用80%的时间去学习。这就是“经验”的价值。
经验 = 对小概率意外的熟悉程度。
经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但是类比游泳,显然也有办法快速提高经验。主动在极端条件下练习就是个好办法。
另一个办法是从别人教训中获得经验。如果一个医生在手术中犯了错误的话,他的失败对他自己的技能没有什么提高 —— 但是他同事的技能会因此提高。同事目睹了他的失败,就能从中吸取教训。那么我们经常在网上看一些交通事故的视频、了解一下别人的失败,也都是积累经验啊。
由此得到
应对平常情况的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如果只掌握平常技能,就认为自己会了,可能会非常危险 —— 这也就是为什么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