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教育
从《爱丽丝2:镜中奇遇记》看孩子“撒谎”和二孩教育

从《爱丽丝2:镜中奇遇记》看孩子“撒谎”和二孩教育

作者: 朱若霞 | 来源:发表于2016-06-08 11:28 被阅读465次

    【01】

    电影《爱丽丝2:镜中奇遇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果塔引发的血案”。

    童年时的姐姐红皇后和妹妹白皇后在吃果塔,只剩下最后一块时,妈妈不让她俩吃了。白皇后没有忍住,偷偷拿了那块果塔吃掉,并把果塔渣踢到了姐姐的床下。

    妈妈发现后,质问红皇后为什么要偷吃,红皇后说是妹妹吃的。妈妈问白皇后,白皇后否认。于是妈妈就责骂了红皇后……

    被妹妹“诬陷”的红皇后一气之下冲出宫殿,撞上台阶,变成难看的“大头”。

    在传位仪式上,红皇后因为头太大戴不上皇冠,被大家嘲笑。红皇后大发雷霆,老国王因此生气,当场宣布让妹妹白皇后继承王位。

    失去了美貌和王位的红皇后失望至极,从此“彻底黑化”,变成一个暴君,发动了战争,抓走了疯帽子的家人。爱丽丝为了搭救疯帽子的家人,开始了穿梭时空的华丽冒险……

    看到这些,很多人恍然大悟,痛骂妹妹白皇后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可恶的“绿茶婊”,无耻的“碧池(bitch)白”。

    然而,这场“血案”真正的制造者,红、白皇后的母亲,却无人追究。

    多年以后,红皇后终于想办法拿到了时间魔球,然而,她没有穿越回大战之日改写历史,却带着白皇后回到了她心中最痛的那一刻——妈妈的误解、妹妹的谎言,几乎毁掉了她的整个人生。她只想和妹妹重回那个时刻,向妈妈申诉自己当年的委屈。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白皇后依然下意识地说:“NO(不是我)!”

    ——妈妈因为不懂儿童心理,不懂教育,一时的处理不当,给红、白皇后心底,都留下了深重的创伤!

    【02】

    妈妈当时为什么相信白皇后,不相信红皇后呢?

    一个原因可能因为白皇后小一些,更得宠一些。

    一般二孩家庭中,父母往往会偏爱小一点的孩子,有的家庭甚至“唯小独宠”——这对孩子们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老大会因此觉得自己不被爱,始终缺乏安全感,对弟妹甚至父母产生仇恨心理,老二则会因为这种偏爱而侍宠而娇,变得自私冷漠。

    无论第一部还是第二部,红皇后一直在哭诉:“没有人爱我”;而白皇后则始终显得有些伪善、做作。

    另一个原因,妈妈可能认为白皇后小一些,还不会撒谎。

    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我们习惯上认为:“童言无忌”,儿童是天真的、纯洁的、无邪的,他们肯定不会“撒谎”。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我们可以将其当作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这种“撒谎”无关乎我们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理念,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

    确切地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个“撒谎”敏感期,这主要是因为:

    一、儿童的经验和记忆有限,会错误地诠释某个事件,甚至会为了博取成年人的关注而“捏造事实”。

    在8—10岁之前,儿童的思维是片面、脆弱、不成熟的,并且认为万物有灵(即不能区分有生命的活物和没有生命的物品)。因此,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区分什么是真正发生过的事,什么是自己想象或者自认为发生了的事情。

    比如我儿子直到上小学,还在问我:“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他为什么每年都要送我礼物?”

    儿童心理学家瑟齐和布洛克就儿童证词一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儿童能够“记住”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只要成年人有诱导性地多问他们几句,他们就能“回忆”起生动的细节来。

    1993年,心理学家Ceci和Bruck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连续11周,每周都重复询问一个男孩一件从没发生过的事:

    因为你的手指夹在捕鼠器里了,所以你去了医院,这事发生过吗?

    男孩最终在诱导下润色出了整个故事,并做出了一系列对完全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的“回忆”。

    1984年发生过一起轰动美国的幼儿园老师性侵儿童案件,14名幼儿出庭指证该园老师强奸、鸡奸、猥亵、玩弄他们。10年之后真相大白,所有老师都被证实是无辜的,其中两名老师还因此坐了6年冤狱!

    二、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特点,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事实真相。

    他们不关心真相问题,只关心自己的需求。这是他们思维和行为的特性,是一种正常现象,无关乎道德范畴。

    比如打碎了碗,孩子会告诉妈妈是狗狗打碎的,以此来保护自己,或者像白皇后那样,用矢口否认来逃避惩罚。

    儿童其实十分爱“面子”,自尊心很强,大人以为无所谓的事,儿童往往会看得很严重。我们不能以我们的感觉来衡量孩子面对的压力。

    【03】

    果塔事件发生时,红皇后大概七八岁,白皇后大概六七岁,也就是说:两个孩子此时的思维都不成熟,都可能因为害怕大人的责罚而下意识地“撒谎”。

    更何况,幼小的白皇后面对的,不仅有妈妈的严厉逼问,还有姐姐的厉声斥责。如果承认了,她不仅要承受被当众揭穿偷吃的难堪,还要面对妈妈的责骂和姐姐的鄙夷——这三者在当时,都是她不可能承受之重。

    所以,可怜的白皇后只能拼命否认,以求自保。

    至于因此导致姐姐冲出门去撞成“大头”、失去王位,并引发后来一系列生灵涂炭的恶性事件,这是当时年幼的白皇后根本无法预见到的后果。

    而后面这些事情的发生,无疑会让白皇后的负疚感和心理创伤,更加严重。

    为什么那么多年以后,面对同样的场景,白皇后依然会下意识地说“NO(不是我)”呢?

    因为这份负疚感和罪恶感实在太过沉重,如果承认了,就意味着要对姐姐的被撞、以及后来的一系列恶性事件负责,而这,是即使已经成年的白皇后,也无法面对和承受的重压。

    为什么第一部里白皇后坚持“不杀生”?

    ——不是作,也不是装,而是为了逃避心灵重压的自我麻醉、自欺欺人:我不杀生,所以他们不是因我而死。

    为什么红皇后会撞成“大头娃娃”?

    ——这其实是一个隐喻,喻示着红皇后因为童年的创伤,一直陷在头脑的怨恨中,身体和心灵都无法继续成长。

    为什么时间先生会对红皇后情有独钟?

    ——这同样也是一个隐喻,喻意只有“时间”,才能抚平红皇后心底的伤痕。

    然而,影片中我们看到:即使是伟大的时间先生,也无法疗愈红皇后童年的伤痛。红皇后最终还是执意要重新回到当年那一刻……

    一个小小的果塔,由于母亲的处理失当,就此引发了一系列如此严重的后果!

    所以说,对儿童的教育,尤其是有了二孩之后两个孩子的教育,父母一定要慎之又慎!

    【04】

    那么,红、白皇后的妈妈,应该怎样处理果塔事件,才不至于伤害到两个孩子呢?

    首先,妈妈应该反思:孩子为什么会“偷吃”?自己平时对她们是不是太过严厉了?或是有什么地方没有注意到?

    事实上,白皇后就是因为红皇后太霸道,吃掉了大部分的果塔,她抢不过姐姐才忍不住“偷吃”的。

    接下来,分别单独和每个孩子谈话,充分顾及孩子们的“面子”和自尊心。

    此时切记和颜悦色,千万不要吓着孩子。向孩子探索事实真相,是一门需要掌握的技巧。你问话的语气、声调、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的回答。

    如果你过于疾言厉色,孩子很可能为了尽快摆脱“受讯”的折磨,而随口编造并不存在的事实。

    最后,如果白皇后承认了,一定不要责罚她,而是问清楚她这样做的原因,并让她因为自己的诚实而受益。

    比如:从此以后,尽量明确分配家里的食品,以保障白皇后的“口福”。

    如果两个孩子还是坚决否认,那么,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不要害怕孩子因为没被追究而从此“变坏”——成长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不成熟,不要奢求孩子完美。

    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原因不肯承认偷吃,这都算不上什么大错——只要父母对孩子足够信任,只要家庭足够温暖,相信孩子总有一天能走出成长的沟坎,真正成熟起来。

    听一位长辈提过一件事:小时候嘴馋偷吃花生,结果不小心把罐子打破了,花生撒了一地。妈妈回来后,因为害怕就撒谎说是猫打破的,自己把花生都捡起来了。

    妈妈没有责罚她,还夸奖她懂事,知道帮家里干活。

    这位长辈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工作努力、事业有成。这么多年以后,她依然对妈妈当年的宽容和体谅,深深感激。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

    教育,

    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爱丽丝2:镜中奇遇记》看孩子“撒谎”和二孩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rj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