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周问答:比特币的局限

作者: 爷有蔓草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22:40 被阅读27次

    本周开始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各种加总变量之间(如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GDP等)的关系,它们都是由大量的单个交易组成的。

    加总的变量之间其实可能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不能够互相作用,只是宏观经济学者想当然地构造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因果关系,编了一些故事。故事编得好,就能把他们想要解释的事情串起来,但是当要被解释的事情增加以后,这故事可能就说不圆了。

    所以,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分支,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一、比特币还远远不完美,能不能被人接受还是未知数

    货币的最大作用就在于人们相信它有用。比特币虽然也可以用来交换、储值,甚至投资,但它自身存在各种问题,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它能否流行起来,被人民和政府承认,会不会被其他的、更完善的电子货币所取代,都是未知数。

    第一,比特币数量的有限性,会使社会陷入无止境的通货紧缩

    • 比特币是一种加密的算法,它能使所有人确信:它的发行上限是2100万个,不会再多。
      • 这使人建立起信心,摆脱通货膨胀的危险。
    • 货币的职能是充当价值的尺度,既要避免通货膨胀,也要避免通胀紧缩。
      • 上限2100 万个的数量,与全球每天发生的海量交易相比微不足道,用2100万个比特币为海量的商业交易做支付的尺度,必然使整个社会陷入无止境的通货紧缩过程。
      • 一个鸡蛋,今天一个比特币,明天0.1个比特币,后天0.01个比特币,再后天0.001个比特币。
      • 如果这个收缩是没有止境的,收缩的速度又是未知的,它就很难起到方便人们互相协调的作用。

    第二,创造比特币的挖矿行为就是不 必要的

    • “劣币其实就是有效的货币(Cheap money is efficient money.) ”
    • 只要人们相信这种货币,则用于制造这种货币的成本越低越好。
    • 那么,通过大量的计算机运算能力,浪费真实资源来创造比特币的挖矿行为就是不必要的。
    • 如果是为了通过浪费真实资源来控制比特币的新增速度,还有其他既廉价又可行的办法。

    第三,比特币的算法可以复制、替代

    • 已有各种比特币的替代产品出现了
    • 一个人人都能发行自己货币的社会,比特币只是其中一种,它的价值是有限的
    • 如果比特币能够一统天下,那么人人都能发行的那种自我的货币就不会值什么钱。

    二、经济学家预测未来:错的机会比对的机会大

    周一讨论宏观经济学为什么难,周一问题是:

    在你的印象当中,经济学家对经济未来走势的预测,最准的是哪一次?请你举一个例子。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中的因果规律的学科

    1、微观经济学家非常自信,可以比较准确地告诉我们:有怎么样的因,就会有怎么样的果。

    • 只要对市场价格实施调控,进行严厉的价格管制,一定会出现黄牛、黑市、各种非价格的竞争;
    • 只要实施大锅饭,不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恰如其分的奖惩,团队的工作效率就一定会下降,甚至难以为继。
    • 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你补贴什么,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增加;
    • 你向什么样的商业活动征税,什么样的商业活动就会减少。

    2、宏观经济学要对整体经济做出准确的预测,困难度大增。

    • 宏观经济学,有许多的“因”共同互相作用,在一段长时间里,有一些“因”会继续存在,有一些会消失。
    • 当情况复杂化以后,很难对整体经济做出准确预测

    3、经济学家对趋势的预测

    • 经济学家有时候即使能很好地预测未来发展的总趋势,但很难精确判断这个趋势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才会呈现出来。
    • 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的走势判断最准确的,是当年一些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包括哈耶克、米塞斯)对“计划经济肯定难以为继”做出的预判。
    • 作为当时的少数派,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哪一天会被证明是对的。

    三、各国超发货币是一个比丑的过程

    周二问题:

    一个国家发行货币,货币发行量的多少,究竟是根据某个客观的标准来定,还是根据货币发行人自己的意愿来定的呢?

    1、 一个人每天吃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 书呆子的回答:一个人吃多少取决于他一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 实际上是想吃多少吃多少。

    2、货币发行量的多少,根据什么标准来定?

    • 教科书上说:一个国家货币发行量,是以货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决定的。
    • 但实际生话中,大多数都是由执政者自己决定的。
      说是不能滥发、有标准,但到最后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3、各国超发货币,其实是一个比丑的过程(不是比美的过程)

    • 只要你超发货币的速度比别人低一点,你国家的货币就比别的国家的货币更坚挺一点,五十步笑百步。
    • 国家的货币发行到底有多克制,取决于其他的国家到底有多不克制。

    四、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背后支撑就是一个信念

    周三介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一笔基础货币经过反复的借贷,社会上就仿佛新増了一大笔货币一样。 如果是还款,则新增货币减少。

    现实中尽管毎天都有人还钱,但这个社会总有人在借钱,总有很多债务没有被归还,这个余量大部分是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

    新创造出来的货币,背后支撑的就是一个信念(或者说是信用)。大家总相信,别人借了钱都是会还的,整个社会就建立在这种信念、信用上。
    但它也是脆弱的,一旦出现重大的判断失误,金融业就容易陷入危机。


    五、应对大银行倒闭,更应该防范于未然

    周三问题: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大而不能倒”,用到银行业当中,说的就是越大的银行,我们越不能让它倒闭。但问题是,那些银行家越是知道有这个保护伞,他们就越不顾风险为所欲为。你赞不赞成“大而不能倒”这种政府干预原则呢?为什么?

    • 大银行倒闭,导致人心浮动、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很可怕。
    • 要考虑是经营不善造成资不抵债,还是准备金率造成的流动性差?
      • 如果是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就应该倒
    • 为了防止社会动荡,要减少信息不对称,让银行真实经营状况始终向社会公开,避免积重难返。
    政府怎么对待破产企业,影响企业会不会做出导致自己走向破产的行为。
    • 如果大而不能倒,那么商业银行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会在乎它倒不倒
    • 培养这种心态,与防范未然的目标背道而驰
    • 应该建立人们的预期,做错事就要承担后果,人们才会小心谨慎。

    六、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资金并非来自中央银行

    周四思考题:

    中央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它的意思是商业银行需要资金的时候,它就给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可是如果中央银行总是这么做的话,那么商业银行会不会滥用中央银行所提供给它的资金?为什么?

    • 中央银行只是一位最后贷款人,提供最后的帮助,只起一个保底的作用。
    •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也要收取利息,随市场利息波动而波动。

    周五辩论

    我们谈到了比特币,根据比特币的原理,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发行自己的货币,我们来辩论一下,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方认为:

    货币是一种具有网络效应的商品,越多人用,它的价值才越高,整个社会应该尽量地集中使用一两种、两三种货币,只有这样,它才能发挥货币应有的功能,所以每个人发行自己的货币并不是好事。

    反方认为:

    每个人发行自己的货币是好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某些权威机构一刀切所带来的弊端。那些滥发的货币最终会被淘汰,只有那些审慎发行,受到大家欢迎的货币才能够存活下来,这符合市场竞争的一 般原理。

    我支持正方观点。货币是具有网络效应的商品,每个人都发行自己的货币,必然最后会死一大片,剩下极少的一部分存活下来。那些曾经占用无数资源的各种算法,最后都被浪费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40周问答:比特币的局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rx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