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810
《秋园》一书,讲述的是中国一位普通的女性一生的故事。
她出生在洛阳一个药店世家,早年被母亲逼迫着裹了小脚。父亲早早去世后,她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参谋。后跟随其夫到了南京,又辗转到其老家湖南湘阴。
在人生辗转途中,贫困、饥饿、歧视、无望侵蚀着每一天的生活,如影随行。她当过小学老师,做过裁缝,为了家人苦苦支撑,始终维持着做人的体面和矜持。历经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的种种哀痛,她带领一家人如水中的浮木般随波逐流,挣扎求生,坚强地活到了八十九岁。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秋园》作者,正是书中秋园的女儿。她六十岁提笔写作,回忆母亲的一生。此前,她一生都在为生计挣扎、奋斗,做过许多的活:种田、切草药、当工人、做汽车零配件生意等等,从未与文学有过交集。
而她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却是在厨房的小矮凳上完成的。旁边洗菜的蓝子滴着水,灶上炖着肉,照顾着轻微失忆的老伴。她这个故事反反复复写了八斤纸。
以前,看到女儿在读这本封面朴素的小书时,问她:书好看吗?她说:很感人。
偶尔我也拿起了这本书,一翻看,竟然被这个故事吸引着,一口气看完了。
这本书有什么特色呢?首先这书中叙述的湖南湘阴的方言,与我们这里如出一辙,没有言语的不通。比如“当地把长得不好看又不会做事的人叫桐油缸,把长得好看但不会做事的叫红漆马桶。”这样的称号,我小时候也听说过,如果不是书中提及,差不多都忘了。
“叶子盖住了屋上的瓦,妨碍了水流的畅通,一遇刮风下雨,屋里就到处漏水。一年总要请好几回泥工上屋顶扫树叶和捡漏,成了空前的大麻烦。”江南的瓦屋顶,确实是如描写的这般,深有体会。
还有书中对贫困、饥荒的记叙,对于没有经过吃不饱穿不暖时代的人来说,仿如隔世,令人震惊。
该书最大的特色是文笔朴实,语言生动。掩卷思之,这本书读完是什么感觉呢?
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袅袅炊烟,村边茅舍,冷暖自给、自力更生的普通人家。
秋园,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家中的一人,如一滴水,映照着太阳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