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中,最喜探春,宝钗世故,黛玉悲苦,唯有探春,深得吾心。
一爱她敢作敢为,行事果断。
二姐姐迎春房里几个刁奴目无法纪,贾探春严行申饬。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命众丫鬟秉烛开门,严阵以待,掌握主控权。
她对家里这件自杀自灭的丑态感到万分悲愤,控诉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
凤姐和周瑞家的都让她几分。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却不知趣,作势招惹,贾探春大怒,“啪”一巴掌扇过去,一声令下,丫头侍书也上前护主。
凤姐骂了王善保家的几句,直待服侍贾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去了下一处。次日,宝钗搬出大观园,贾探春表示理解,并揭露家丑道“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因凤姐卧病,王夫人便命贾探春理家。上任才三四天,吴新登家的就拿袭人的娘、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丧礼赏银之事故意来刁难。
贾探春维护太太的亲信、宝玉的大丫环袭人,并没有取消不是姨太太的奴婢袭人家眷的丧礼费,打压身为姨太太并为贾家生子贾环的赵姨娘,造成大丫环家眷丧礼费高过姨娘家眷,与礼不符,乱了尊卑。
又专从凤姐、宝玉、贾兰等有体面的人身上找几件利害事开例作法子,与众人作榜样。而母亲赵姨娘受人挑唆,赶来闹场,令贾探春六亲不认,深明大义,是非分明,泰然处之。
二喜她出淤泥而不染
贾探春乃贾政之庶出,因贾母极爱孙女,都住在老祖宗这边一处读书。林黛玉进贾府,也是贾探春首次登场,时年10-11岁。
贾宝玉为林黛玉取字,贾探春当场道破是他的杜撰。元妃省亲,贾探春题咏之作出于姊妹之上。
春节期间制灯谜,贾政以为贾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群芳搬进大观园,贾探春住了秋爽斋。
芒种节饯花会那天,贾探春托贾宝玉出门逛庙会时帮她买些小工艺品,答应做一双鞋酬谢。
这类小事常被母亲赵姨娘误会,埋怨她攒钱给贾宝玉使,却不给贾环使,又不肯给贾环做鞋。贾探春为此深感苦恼。
探春果断地舍弃赵姨娘、贾环这样的生母胞弟,而坚决地站在王夫人、宝玉一边,这既是合乎封建宗法之理,同时又合乎舍恶就善、舎非就是、舍丑就美这个理。
探春与赵姨娘疏远,不认赵国基这个舅舅,以此被指不孝。其实,探春是正邪两赋而来的清净洁白女儿,与母亲弟弟道不同不相为谋,难免爆发冲突;她满心要尽孝,可是母亲舅舅要求她“越发拉扯拉扯”,这正是中国数千年来“人情效应”的弊端,所以她的“不孝”含有反抗“人情效应”的因素。她痛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痛恨世俗功利、虚伪礼教。
正如她的正册判词: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在看她的自述:
第27回,朴而不俗,直而不拙。
第37回,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三喜其才气横流,诗书双绝。
诗才。省亲大典上作诗,贾探春出于姊妹之上。海棠诗社由她牵头,她又给红楼第一才女林黛玉起了个极当的雅号“潇湘妃子”,并亲自为诗社命名。海棠诗会,她兴致最高,第一个交卷,宝玉评价此诗比宝钗那首还高。菊花诗会,她的《簪菊》仅次于黛玉的三首,足见她是一位紧追黛玉的大才女。
书法。贾府四春,于琴棋书画各擅一艺,贾探春以书法胜。小说中对她的书法表演及作品留白未叙,只从侧面写她对自己书法创作的书境——秋爽斋精心布置,由此成功烘托出她身为红楼第一书法家的大将风范。她的生日三月初三,刚好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创作纪念日。
诗词摘录:
《咏白海棠》: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簪菊》: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残菊》: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南柯子·柳絮》: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灯谜·风筝》: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可爱者不必可敬,可畏者不复可亲。探春品界林、薛之间,才在凤平之后,然春华秋实,既温且肃,玉节金和,能润而坚,殆端庄杂以流丽,刚健含以婀娜者也。
我喜探春,爱她,敬她,亦学习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心胸宽广,全力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