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偏好看历史,像吕思勉的《中国通史》,蒋勋的《西方美术史》,以及今天要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原名恩鑅,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香港新亚书院创校人。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小册子,一百多页,算是一本历史科普书籍。书中内容原是钱穆演讲的讲稿,因此就严谨性上来说是不够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历史书多半是臆测,不可能像物理,数学那样有严格要求的严谨性。只是作为一本了解历史的小册子的话还是不错的,格局大,跨度大,能够宏观的理清一下对中国历史阶段的认识,至于说书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我并不在意,因为我不是要真正的去用到那些历史。
如何看待一个问题?
在这本书中,钱穆所讲的内容并没有给我很多的启发,而让我记得最深刻的恰恰是本书刚开头的一段话,“任何一项政治制度,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观察,若仅以当前的标准来评价和看待历史,必然有失公允,得出偏激的结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就事论事儿的态度,能够不牵连不偏激的看待问题。
这正好和我一直以来对人的观点类似,我一直认为,如果要评论一个人,就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论对错,去批判别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不认同,但不代表别人有错。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别人的对错是不合适的,尤其是单纯的看待别人的时候。(指的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
不论是看事儿还是看人,实际上都是一样的,贯穿全书的这个观点和我的原则莫名的契合,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了。
中国古代有政治制度?
除了上面那一条之外,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什么益处的话,那就是让我能够更加清醒的再一次认识中国的历史。
钱穆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能用一句封建主义就囊括所有的历史。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国外还是国内,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独到之处,而不是一股脑扫进历史的废墟中。我们不研究历史,但是仅仅是为了更分明的看待中国的过去也应该看看这本书。无所谓对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警醒,什么事情都要付诸调查和理性的思考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能仅仅因为封建二字,就忽视了封建在每个时期不一样的呈现。
2017.5.16 郑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