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阳明心学之纲领----《大学古本序》(下)

阳明心学之纲领----《大学古本序》(下)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5-07 06:00 被阅读0次

噫!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

至于行动上的致知,那是发自内心的良知,所以致知可以涵盖万事万物。

这是《大学古本序》的结语,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十余字,内涵却极其丰富。

一个“尽”字,断然宣布“心即理,心外无物”,只要回归了良知,宇宙万物之理就都在掌握之中了,而不必像朱子那样需要从身外穷尽一切事物之理,然后才能致知,继而诚意。

正如阳明先生自己所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又说:“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还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另外,这句话呼应前文“故致知者,诚意之本也”,作为全序的总结。王阳明论大学,自诚意始,以致知终,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就在于“致良知”。诚意是知,致知是行,知行合一,关键还是要落到行上。

“知”之外更无“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明觉是本体,精察是工夫,“行”之外更无“知”。

“噫”,在这里是一种不平之气,王阳明心学还不被主流所接受,故阳明有此感叹。

如何才能避免“支”、“虚”、“妄”,这句话就是王阳明给出的完整答案。

这句话的句读,阳明的弟子和同时代人都这样引用,但后来又有两种不同的读法,焦点都在“悟”之上,他们分别是:

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

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

悟,觉悟,心之本体通透无滞,就是“止至善”,是诚意的最高境界。致知和诚意是一体两面。

言“存乎心悟”比言“存乎心”,意思更明确,因此第三种读法与传统读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说,致知源于本心,彻底懂得这个道理,则致知无往而不胜。

第二种读法则于阳明意旨不符,属于王阳明批评的“妄”,因为仅仅“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行。

我们看《传习录》,王阳明因人设教,用语非常通俗平实,会以现实生活中的小事来举例,同时引用圣人的经典,相互对照,以使弟子融会贯通,甚至给人啰嗦的感觉。

但是,我们看这篇《大学古本序》,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把《大学》的精义加以总结提炼,所言都是核心概念,提纲挈领,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来自《大学》,《大学古本序》则为阳明心学的总纲领。

----《我读大学68

相关文章

  • 学习阳明心学《大学古本序》心得之四

    今天学习《大学古本序》第四天,日日学习,日日反思,日日精进。 最近学习文章深感困惑,常常感觉不得要领,未得深义。虽...

  • 《致良知》文选第17~19篇感悟

    17,《大学古本序》 阳明先生对朱熹后来关于《大学》的修订不太认可,他一直提倡学古本《大学》,所以为《大学》古本做...

  • 学习阳明心学《大学古本序》心得之二

    今天学习《大学古本序》第二天,日日学习,日日反思,日日精进。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今天听博仁老师导读时...

  • 学习阳明心学《大学古本序》心得之一

    今天学习《大学古本序》第一天,日日学习,日日反思,日日精进。 今天的学习引发了我更深的审视自己的思考。阳明先生对于...

  • 大学古本序

    新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不断用行动重新编码自己。今天学习《大学古本序》第二天,了解到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并不是由外...

  • 《传习录》通俗讲解手稿-000-序.徐爱初稿

    王阳明心学之《传习录》通俗讲解手稿 000-序.徐爱初稿 传习录上篇 【序】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

  • 抄书*心学/似此星辰同昨日~随笔

    王阳明心学的纲领四句教,是1527年王阳明在浙江绍兴天泉桥提出的,原文如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

  •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大儒王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与“致良知”、“心即理”并称为王阳明心学的三大纲领。王阳明也被称为中国...

  • 2018-06-14

    《自诚天下诚》 早上起来读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大学古本序,对大学里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致于致善,...

  • 良知驿站:大学古本序16

    大学古本序 [原文]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心学之纲领----《大学古本序》(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af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