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和实用程度远没有封面推荐那么吸引,主要是应用场景和思维模式更适用于美国的文化、商业环境。不过如果作为大众心理学范畴的普及读物还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书中介绍的方法论也适用于商业谈判,但是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剖析是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购物时的讨价还价、和老板/员工谈薪酬、和小孩谈交换条件、在旅行中向航空公司和酒店争取更多等等。
本书所有谈判案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小孩不愿意去医院,妈妈通过谈判让哭闹不止的孩子心甘情愿去医院的对话场景。第十二章《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谈判》,相信在任何的文化下都是可以适用的。
以下是全书贯穿各个案例始终用到的谈判技巧和思维逻辑:
实现利益最大化模式
(四象限谈判模式)
第一象限——问题和目标
1. 目标:短期/ 长期
2. 问题:妨碍目标实现方面的问题有哪些?
3. 谈判各方:决策者、对方、第三方
4. 交易失败怎么办?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5. 准备工作:时间、相关准备、谁掌握了更多信息
第二象限——形势分析
6. 需求/ 利益:双方的;理性的、情感上的、共同的、相互冲突的、价值不等的
7. 观念:谈判各方脑海中的想法、角色转换、文化、矛盾冲突、信任
8. 沟通:风格、关系?
9. 准则:对方的准则、谈判规范
10. 再次检查目标:就双方而言,为什么同意,为什么拒绝?
第三象限——选择方案/ 降低风险
11. 集思广益:可以实现目标、满足需求的选择方案有哪些?交易条件是什么?有何关联
12. 循序渐进策略:降低风险的具体步骤
13. 第三方:共同的敌人、且有影响力的人
14. 表达方式:为对方勾画蓝图、抛出问题
15. 备选方案:如有必要对谈判进行适当调整或施加影响
第四象限——采取行动
16. 最佳方案/ 优先方案破坏谈判协议的因素、谈判中的欺诈因素
17. 谈判发言人:发言方式和发言对象
18. 谈判过程:议程、截止日期、时间管理
19. 承诺/ 动机:主要针对对方
20. 下一步:谁会采取行动?他会做什么?
实现利益最大化模式的基础——12条策略:
目标至上 利用对方的标准
谈判重点是对方 坦诚相对/ 谨守道德
情感补偿 沟通和表达
情况各不相同 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循序渐进 对分歧持包容态度
用不等价之物进行交易 列一份清单
这12条策略是“获得更多”模式的基石。每次谈判不必运用所有的策略和整个模式。根据当前的形势,立足自己的目标和对方的情况,看看基本原则,找出要运用的条目。对一场大型谈判而言,也许要不厌其烦地将每一步骤都浏览一遍。
最好对每一步骤进行概括。在好莱坞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格言:“如果你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我名片背面的方寸之间,你就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