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是一个成语。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把整句话连贯起来看,“不求甚解”在此处并没有什么贬义。
后来,很多人理解,“不求甚解”指学习不用心,不专一,是个贬义词。
“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方法,一直有些争议。
考虑到本月中旬要参加一次心理学培训,我近期集中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为培训做些知识储备。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我读了《弗洛伊德传》、《荣格自传》、《悄悄成为心理专家》、《正能量》等多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在读的过程中,每有精彩的句子,或感悟,我都用手机上的“有道云”笔记记下来,读完后,再写一篇读书札记,发在简书上,也算是读了这本书的总结。
但说实话,也不是每本书的内容都把握的那么透彻,也有弄不明白的章节,或句子,特别是那两本外国译著,更有许多不懂的地方。
如果拘泥于这些“不甚解”之处,那现在一本书也读不完。
再说,现在出版量这么大,就是某一个专题的图书,你也不可能全部读完。
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读书量不够,又怎么知道哪些书应精读,哪些书只是浏览就行呢?
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某书有很高的阅读价值,那么回过头来再多研读几遍也未尝不可。或者放在案边,时时阅读。
实际上,现在的图书良莠不齐,有些还真没有下大功夫的必要。
所以,我还是赞赏读书“不求甚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