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了一个视频,点开一看,原来是一位89岁的老人推着独轮车往返奔波60里卖扫帚。
扫帚是老人家自己扎的,一天可以扎7、8把,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老人就亲自跑一趟城里,在城里人多的集市这里转转,那里走走。说是城里,估摸着也就是附近相对比较大的集镇。兜来兜去,来来回回,行程六十里,如果散步一步0.6米,大体上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走了近五万步。一天走这么多步,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只有2015年有一天在桂林走十里长廊、逛溶洞等累积的四万多步才勉强接近,而对于老人家而言却是家常便饭。
八十岁就是耄耋之年了,老人家现在却已是八十九岁高龄。这样的年龄,在咱们国家当下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这样的年龄,在农村,极有可能已经是四代同堂了,早就到了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时候了。如果是在城市,也应该是衣食无忧的。
然而,这个老人家以如此之高龄,独自一人自产自销扫帚。需要知道,万一路上天雨路滑或一个不小心独轮的木车陷入坑洼中,又或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被人碰到,都可能是一个踉跄,造成不测。真那样,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看独轮车上摆放的扫帚,估摸着也就是一周的产量。每把扫帚卖7元钱,一天大概是50元左右,去掉成本,便所剩无几了。如若扫帚真的比较畅销,一个月的毛收入满打满算也就1500元,但去除材料成本,估计剩下六七百元。但老人家在视频中说,在当时有人拍视频的时候一把都还没有卖出,可见有时候是小车推过去再推回来,实际的收入三百元有没有也难说。
当然,有人可能说,每个月两三百收入也比发放的一百多养老金高。问题是,这得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罪啊!
农村老人是没有退休概念的,他们是真正的活到老、干到老,或者田间地头,或者锅台灶间,直至生命的终点。他们在容易生病的年纪,很担心病魔缠身,其实是担心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进而降低了子女的生活质量;他们在子孙已经完全独立的情况下,还希望能够为他们留下更多,并且尽可能不让他们为自己出钱出力。
视频中的这个老人,或许就是这样想,依靠自己自食其力,熬尽自己最后一滴油,却不带走一片云彩。
其实,我很看不得这样的场景。当我们为这些高龄老人仍然在为生计挣扎唏嘘不已的时候,除了把他们形容为春蚕、蜡烛,还不得不对那些有责任照护好老人的人投去鄙夷的目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79116/bac516e0a5f8844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79116/988b173cbba7998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