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308/365天
今日阅读《图像思考术》
作者:[日] 平井孝志 译者:田丹
第二部分 实践篇
第五章 常用模板之箭形图
箭形图和链形图是表示运动关系的,箭形图不仅能捕捉事件之间的关系,还能捕捉事件之间的连续性,它有着整理流程和促进变化的功能。
1.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的集合。
1)箭形图是捕捉运动的最佳选择。
世界上几乎所有东西都具有输入内容,输出内容的系统特征,世界上存在的运动,这些都是动态的存在,因此动态的视角是必不可少的。于是箭形图登场了,箭形图是捕捉动作的最佳选择。
首先输入相关情况,包括目标和周围环境,然后做出一系列动作,最后输出一个结果。这个箭形图的某个地方(或全部)也有不足,如果能沿着箭形图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最后就一定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
2.箭形图带来的“剧变”。
当箭形图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时,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
以制作某种产品的过程为例,这种产品可以是手表或枪,假设它是由100个零件组成的产品,以前它是由手工艺人一个零件一个零件亲手组装的,如果在组装到第90个零件的时候,遇到了阻碍,那么就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情况,需要从头再来,这是一个非常低效的过程。
假设我们将100个零件分成5个模块,每个模块由20个零件组成,然后将这5个模块组合在一起,就完成了最终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间有干扰也不必从头开始,可以制作模块,也可以进行分工,这就是20世纪初发生的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革命。
之后,世界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很多人开始想要不同的商品,不是同一个商品,而是符合各自需求的不同产品。最近,3D打印机也逐渐投入实际使用。这次零部件不见了,输入是原材料“墨水”,箭形图所包含的内容只剩打印了。
2.怎样观察和使用箭形图?
箭形图很适合描述运动状态,“摆弄”箭头可以加深理解、解决问题,进而产生新的东西。有三个有效角度可以利用:
·修复其中一个箭头
·调整箭头之间的距离
·重建,如合并、删除和翻转箭头
如果能重建的话,其作用最大。
3.用二维思维来考虑一维箭形图。
箭形图的箭头只要调整一下,思考就会深入。但这些箭头是一维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想用纵轴加横轴的二维进行思考。
1)总结5~6个有意义的模块。
首先要做的是画出5~6个箭头,把重要的行动和活动模板总结出来,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排列。
2)以箭头为横轴,设定纵轴。
画箭形图上的纵轴要从“对立、垂直”等角度思考。
3)以动态的角度看待箭形图。
看二维箭形图时,要运用动态的思维方式,有几个关键词需要注意:
变形·变化:表示箭头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意思。
关联性:获得重要发现。
因果流程:理解复杂性和低效性。
力量关系:理解变化的方向和动力。
第六章 常用模板之链形图
链形图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图表,描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链形图有助于深入思考,是现代社会的必备技能。
1.使用链形图发现真理或本质。
1)链形图与其他三类图形的区别。
链形图与之前介绍的金字塔图、田字图、箭形图的构思不同,前三种图形是分析性的方法,即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属于要素还原主义的范畴,而链形图是一种更加全面的、自上的、动态的图形,它更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
2)通过理解关系发现真理。
真理不是存在于事物的内部,而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世界就是关系的集合,人们的快乐和悲伤大多是从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所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这种关系在图形中比在文字中更容易理解。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结构和因果联系起来,就是链形图与众不同的地方。
3)用链形图发现本质。
链形图中隐藏着深入思考的关键,即“整合而非分化、利用箭头强化因果关系、通过联系构筑整体”。这样的链形图视点可以防止我们的思考流于现象和表面,使我们关注事物深处的本质,对于认识事物非常重要。当我们理解了要注意结构和因果关系时,就开始能够理解关键问题了。
2.如何画出链形图并进行思考。
1)写出要素。
首先列出我们认为重要的因素,并将各个要素分散写在纸的不同位置。
2)考虑关联性。
当你写出一个元素时,接下来要考虑元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用一条线或一个箭头将它们连接起来。
将遗漏的元素补足并进行分组,就逐渐揭示了内部的结构和因果关系的。
3)再次分析链形图。
再次分析链型图,观察其中的良性循环,然后画成一个新的链形图,就会产生许多新价值,在创造未来方面发挥作用。
3.利用链型图解决根本问题。
链形图不仅能在创造未来方面发挥作用,还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题往往存在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中,你只要找到一种良性循环来切断问题的因果关系就可以了,这种良性循环能够改变事物之间的关系。
要解决问题,不可能只改变现象,因为现象是从结构和因果中产生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只要改变了结果和因果关系,现象就会发生变改变,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七章 成为图像思考术的高手。
1.画图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画图任务。
1)画图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
画图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本身。通过与图形的对话拓宽和加深想法才是画图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完成画图任务,草率完成画图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2)交叉思考多张图。
通过同时观察几张图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事物,也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加清晰,更加深入。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对几张图进行交叉思考。
3)组合图来扩充整体。
有时将多个图组合在一起,以多面、丰富的方式构成大图也是很有用的。
2.增加头脑中的“抽屉”。
1)注意模板积累。
为了熟练使用各种图,我们要尽量在脑海中增加“抽屉。本书介绍的4种模板以及利用模板画出的各个图形都可以被理解成“抽屉”。
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如果把自己思考和所见所闻的逻辑,用“抽象化”后的图像储存在头脑中的话,日后一定会在其他方面发挥作用。
当我们把各种各样的经验以图像格式积攒在大脑的“抽屉”里,需要时快速将它们提取出来,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有效。
2)管理学是框架宝库。
管理学的框架,如3C、5F和PPM,还有很多其他的框架,不仅可以应用于商业,也可以运用于个人生活。千万不要拒绝这些免费而好用的管理工具。
3)自己创造框架。
除了使用已有的框架,我们还可以自己创造框架,然后把它放进大脑的抽屉里。自己创造的独特框架比固定框架更能灵活的应用于现实问题,并方便保存在大脑的“抽屉”里。
4)保存自己的图形,收集别人的好图。
在大脑的“抽屉”里放入尽可能多的图形是非常有效的,只是全部都记住有点难,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画的、还有别人画的好图,通过抄写或复印的方式保存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