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5)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9-26 17:00 被阅读0次

我们知道,古代礼教对男女间的接触防范极为严厉,对男女授受不亲常常口诛笔伐,但阮籍偏不理睬,相反轻慢蔑视。

叔嫂间不能对话?朋友的女眷不能见面?邻里女子不能直视?都滚一边去,老子拒绝这些虚头巴脑的规矩。

一次,嫂子要回娘家探亲,阮籍大方地和嫂子告别,还说了很多体己的家常话。有好事者开始说闲话讥笑他,他直接怼道: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隔壁酒坊的小媳妇长得漂亮可人,他没事就去喝酒,醉了就随意躺在少妇身边。他觉得很正常,无须避嫌,人家丈夫也习以为常,从没怀疑。

司马昭欣赏阮籍的才华,想用结亲的方式拉拢他。为了躲避这门亲事,他开始拼命喝酒,直至酩酊大醉,不醒人事。整整两个月,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阮籍内心得意道。

但,阮籍也有主动出击的时候。先说一桩事。

阮籍一向担任文职官员,一天突然听到步兵营的厨师特别擅长酿酒,且藏有好酒三百斛,于是立即申请做了步兵校尉。到任后,除了喝酒,啥事不管。我想,“阮步兵”的名声或许因此而来。

古往今来,贪杯好酒的官员不计其数,但堂而皇之为了几斛酒就去做官,估计也就一个阮籍了。余秋雨写到此事说:“把金印作为敲门砖随手一敲,敲开的却是一个芳香浓郁的酒窖,所谓‘魏晋风度’也就从这里飘散出来了。”

秋雨先生诗意般的语言,非常妥帖形象地定位了阮籍先生在那个特殊时代的地位,也顺势为“魏晋风度”做了高度的概括和代言。也是,离开了酒,就谈不上“魏晋风度”了。

当然也不全是酒。接着说他第二件主动出击的事。

阮籍的从政哲学是退让、躲避、寡言,所以一生的仕途还算顺遂,政治上也没遭遇过什么险境。对于做官,他也不是一味推让,有时甚至心血来潮去过把官瘾。

阮籍曾经去山东的东平游玩过,深为那儿的风土人情迷醉。于是他漫不经心跟司马昭提了自己的念头。小事一桩,司马昭立即同意了。阮先生这次没驾木车,而是骑了一头驴晃晃悠悠去了。

去后,他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先察看了官衙的办公方式,又四处张望了下,随即下令拆除府衙内办公地点的所有墙壁。这样一来,平时那些躲在各自小室偷懒耍奸不务正业的官员一个个见了“天日”,他们相互监督,办公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

想想,如今很多现代化企业,包括Z.F机关内宽敞、透明的办公场所,是否是从阮籍大胆革新的举措中得到了启示?而这点,阮先生,早在近2000年前,在驴背上稍一琢磨,就想到了。

除此之外,他还精简法令,大刀阔斧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仅十多天,成效显著,留下了一个政通人和焕然一新的东平。阮籍一看,该做的事都做了,且做得自己和大家都满意,得,见好就收吧。于是,像结束了一次远足旅行般,他又骑上那头驴,嘚嘚、嘚嘚地打道回府去了。

有人说,阮籍一生正儿八经上班,就在这短短的东平之行期间。

四百多年后,仙风道骨的太白看到阮籍的这种潇洒劲,不由感慨道:

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剖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我相信,几千年来,哪怕直到今天,在政治远见和治理水平方面超过阮籍的能臣不少,但试问,有哪一位能像他玩得那么得心应手,那么漂亮?尤其当今的一些人,好大喜功,可以不择手段地大搞形式主义,整面子工程。他们的目的并非造福于民,而是为了日后的晋升写文章、作铺垫。

单单这一点,阮籍比他们不知高了多少个等级。

话说阮籍话不多,但表情却丰富,尤其体现在那双眼睛上。

阮籍对仕途既不贪恋,又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他能在权贵或统治者那玩太极,虚以委蛇保全其身,但他十分讨厌世俗关系的虚情假意。

他迷恋、崇拜、爱戴的人都走了。刘邦、项羽只留下了遗址,孙登大师惊世骇俗的啸声消失了,亲爱的母亲也进入了天国,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人值得他用一双深褐色的瞳仁去诚挚地凝视,于是,他开始对那些手挚珪璧、战战兢兢的礼法之士翻起了白眼,以此作为一道屏障,守护他不太坚强的一颗心灵。

幸好,有些善良的人不以为意,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还是在为母亲守丧期间。一位名叫裴楷的友人前去灵堂吊唁,按理,主人应该先起立哭拜,客人才哭拜,可阮籍就披头散发坐在那,一声不发,两眼发呆,表情木然。事后,有人在裴楷面前挑拨离间,正直的裴先生如是回答道:阮籍是超乎礼法之人,可以不受礼法的约束,而我还在礼法之内,自当遵循礼法。

此刻,我真想为裴楷喝彩。他行为上的中规中矩和内心深处的超然旷达,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他自己不够圆融,却愿意世界多元、立体和多彩多姿。

但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了。譬如地位、声望都不低的嵇喜大人前来吊丧时,阮籍仍然白眼相向。嵇喜尴尬之余,十分不悦,回去跟家人不免抱怨了一番。不料,却被弟弟听出了端倪。弟弟当时就想,世间竟有此等放诞不羁之人,原来我与他如此相像!

接着,弟弟就瞒着兄长,备了好酒带了张琴就匆匆赶往阮籍家去了。

一看这位一反常态带着酒和琴,阮籍立马双眼放光,继而那片闪烁在眼内的白色不见了,终于换成了柔和的青眼,似乎在向客人说:朋友,我终于等到了你。还是你了解我的心意,你是想用美酒和音乐送别我亲爱的母亲啊。

这就是“青眼有加”典故的来历。

这位比阮籍小了十三岁的青年,就是嵇康。以后,他们成为了最亲密的战友,他们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在中国所有的文化史、文学史书册中,从来没有分离。

一不小心,带出了嵇康。说了那么多阮籍,该跟他暂时告别了。

相关文章

  • 阮籍(5)

    我们知道,古代礼教对男女间的接触防范极为严厉,对男女授受不亲常常口诛笔伐,但阮籍偏不理睬,相反轻慢蔑视。 叔嫂间不...

  • 阮籍——生不遇时

    在学习阮籍的这段旅途之中,我从阮籍的言行举止之中,认识了一个“真正”的阮籍。 阮籍,他生活在一个乱世之中,正是...

  • 钟会(八)

    【试问阮籍】 司马昭最初想为司马炎向阮籍家提亲,阮籍一连六十天酩酊大醉,亲事没法说,就算了。钟会多次拿时事问阮籍,...

  • 于乱世锋刃中,拼得的自主与自由----阮籍

    序 言 一直想写写阮籍。 世人知道阮籍,大多是中学课本《滕王阁序》中,王勃”阮籍...

  • 阮籍三哭的典故

    阮籍一哭天下知 最能展现阮籍“疯”情万种的,当数阮籍之哭。阮籍的率真之哭,天地为之色变,因为他哭出了真情,哭出...

  • 阮籍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

  • 阮籍

    阮(ruǎn)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曾...

  • 阮籍

    “呼——”一阵邪风吹来,吹到了阮籍家的花园,阮籍抬起头,看看天空,大雁向南飞着,这一阵邪风吹来,竟吹死了一只落在队...

  • 阮籍

    阮籍他的身世是悲惨的,因为它出现在了一个乱世。 从小阮籍他就学道教,他从小就十分的勤奋学习,长大了就心怀励志要当官...

  • 阮籍

    阮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阮籍(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hx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