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的民族管乐器中,唢呐可以说是最独树一帜的一个。
唢呐以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高音成为了情绪感染力最强的民族乐器之一。
唢呐是民间红白喜事中的重要主角。
特别是在丧葬业中,唢呐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老话说,过世的老人是“喜丧”,要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走。
唢呐足够热闹,可喜可悲,无可替代。
“在最深沉的生死面前,还有什么可丧的?”
《这货哪来的》治丧救助站,唢呐连生死都可以超脱,还能治愈不了人生的一时之丧?
李欣峰是一名乐器厂的调音师。
他会用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检验每一把唢呐的音准和音色。
他喜欢一个人敞开了吹唢呐,把故事藏在音乐里,把情绪放在唢呐声里,一吹解千愁。
李欣峰的老板老王则是天津著名的民族乐器村潘庄子村里公认的“三哥”。
一把唢呐的源头,是得天独厚的木头。
制作唢呐的优选材料竟然是从遥远的非洲远渡而来的“非洲乌木”。
这种树木需要几百年的“修炼”,才能长成碗口那么粗的“完全体形态”。
出材率极低的非洲乌木是实打实的上等料,十分适合制作高音乐器。
“木头会说话。”
老王偶然间遇到一个晋胡大师,大师说的这句话对他启发良多。
不同的木料有不同的材质和特性,充分掌握每一种木料的属性和特点,就好像是木头在跟你说话,“指导”你如何将并不普通的木头化作直击灵魂的乐器。
也许这就是唢呐具备自然灵性的原因之一,天地造化赋予了唢呐沁入自然的独特声响。
尽管唢呐选材讲究,但在纯手工生产的过去,唢呐跟所有乐器一样,也会因为成品质量的参差不齐而存在音准上的缺陷。
“三分唢呐,七分功夫”,这是老一代唢呐艺术家们平衡唢呐自身问题的本事。
老王虽然出身芦苇荡,但音乐陶冶出来的气质和逐渐开阔的眼光,让老王开始把市场放开到更长远的全球上。
他想要的不仅仅是生产出一把把能在管弦乐团里担任重要角色的唢呐,更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让从业余到专业所有的使用者都能找到门路的标准乐器。
尽管,打磨塑形等工序可以通过不断精确的工业加工实现,但真正决定唢呐工业成品精度的工作给唢呐推膛却还是需要人工完成。
每次入膛都要跟随震动控制力度,才能保证在不伤木料的前提下,在唢呐内部打通不同调性的气息通道。
老王强调,唢呐音准的核心问题就是内膛和音孔的一个配比情况,工艺上差之毫厘,音准就可能失之千里。
成品完成后,欣峰和他的质检团队会化身成“没有感情”的乐手,对每一个孔进行测试,有问题的唢呐需要进行返修。
欣峰和他的伙伴在完成质检工作之余,还经营着一个小的电商平台,制作唢呐用的哨片。
哨片是气息最先通过的位置,哨片的响声往往可以决定唢呐脱膛而出的第一声清脆。
选用柔韧度适中的芦苇,用铜丝捆扎起来,再用刮刀修整打磨,还要经过修剪、浸泡、挤压。
哨片虽小,却大有门道。
唢呐身上的大家伙铜碗也是一个对工艺要求十分严格的部件。
五次淬火,六次塑形,唢呐天籁之音的放大器才能经得起各种气息的考验。
哨片、芯子、杆子和铜碗共同决定了唢呐的最终音质。
四大要素通过控制变量法逐一排查问题,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要检测两百多只唢呐。
枯燥的工作却在时而喜气洋洋,时而哀怨婉转的唢呐声中被中和稀释。
要治愈有些沮丧、有些消沉的人生,可以在对解压玩具的“施虐”过程中得到缓解,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条的小鱼,在水草间自由自在神游。
更可以听听唢呐曲子,让二手玫瑰组队带着我们在音乐的世界里炸翻人生的场子。
这世间所有的丧都必然会有治愈的方法,敞开心扉,排出“丧毒”,让唢呐吹响重新起航的人生奏鸣曲。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