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的孩子的个性、气质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和别人交流,有的孩子就比较安静,比较内向,在集体面前就不怎么说话,比较含羞。在家访的过程,如果家访的对象是比较活泼、外向的孩子,交流就会比较顺畅。如果对象有比较内向的孩子就会发现多人视频时,一般的不怎么说话,都是几个爱表现的孩子在说,自己就默默在一旁,或者不会参与集体的视频。如果单独视频的话,也是羞涩躲在妈妈身后,让妈妈替自己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者用手动动自己的脸,做鬼脸或者捂住脸部。当家访时遇到这类比较害羞的幼儿应该如何交流,并建立他们的社交和语言自信呢?
之前我们了解到每个人气质是天生,思维固化就容易理解这类孩子可能天生气质就是这个样子,会试图从其他的方面来开发和发展潜能。最近看过一篇有关气质类型和自信心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这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通过培养是能够的相互促进,并且进行改善的。并且有研究表明,幼儿4岁是建立的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也试图寻找一些方法进行尝试,帮助幼儿能够建立自信,大胆、大方的表现自己。王娥蓝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3-9岁儿童的自信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岁儿童的自信心由成就感、自我表现和自我效能感个维度构成,并且认为成就感是儿童自信心的动力因素;儿童自信心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是自我效能感,它也是儿童自信心的核心因素;儿童自信心发展的行为因素是自我表现。因此在建立自信心的过程当中,要让孩子获得成功感,提高自我效能感。
1.首先建立连接,让孩子信任自己,愿意与老师沟通。
(1)保持微笑,或者搞笑,放下教师的威严。
一直保持笑容能够感染孩子,调动的孩子的情绪,或者当孩子做鬼脸的时候,也让孩子看自己做鬼脸,既能够引导幼儿发现并不好看,改掉自己的行为,又能够拉近孩子和老师的举例,把老师当成玩伴。
(2)自然的开启一个话题。
当孩子害羞的时候,并不知道跟老师说什么,这时候需要老师开启话题,可以是有目的性的聊天,比如让幼儿关注的最近的绘本阅读,或者是需要动动的照片,跟孩子谈论的劳动的话题。也可以是随意的开放性的聊天,如最近做什么有趣的事情了?像HH小朋友问她做了什么事情,就说没做什么事情,忘记了,或者睡觉,然后妈妈就提醒说,不是会和哥哥读书吗?下午不是和奶奶到小区里玩了吗?像这样孩子没有什么想法的,就需要老师引导进入一个主题,于是就顺势和孩子聊起阅读节的事情。
(3)寻找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找孩子们喜欢的话题。
可以先找找家长的朋友圈,看有没有发孩子最近的动态,让孩子能够有话说,如果孩子能够开启自己的话题,说说最近的事情,那就从中找孩子感兴趣的,如最近喜欢画画或者是到楼下锻炼了,或者喜欢小汽车等。孩子熟悉的和感兴趣的就会有交流的积极性。
(4)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鼓励别人谈论她自己。
可以是喜欢听孩子的声音,可以是想分享快乐等理由,来鼓励孩子交流,并且在孩子要讲的时候一定要安静倾听,如果是群聊也要要求其他的孩子耐下心来安静倾听,让比较害羞的孩子感受的尊重,觉得自己讲的大家喜欢听,提高自信。
2.抓住闪光点、进步进行表扬,建立自信。
像HH就是不喜欢的讲话,平时在集体面前从来不说话。在家访过程中,她讲了一下自己喜欢的书,就需要趁机用夸张的语言语气表扬她,让HH感受到自己的原来是可以讲好的,自己有很大进步,跟之前不一样了。
3.提出建议和给予方法的支持提高自我效能感。
HH在讲了好几个故事之后,在每个故事的提一点小的要求,比如,先声音大一点,在语速慢一点,然后提要求把书展示给大家看,讲的时候转换角色语言等。最后先表扬,鼓励HH录视频分享给小朋友,最后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让HH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4.使其获得成功体验。
黄希庭认为,自信心是过去所获得的成功经验的结晶。成果或者是行为做了之后一定要在集体当中表扬,让孩子有成功体验。
5.奖励进行外在条件的巩固。
用自己买的孩子喜欢宝石或者粘贴等进行奖励,进行巩固强化。
6.多设计活动提供锻炼的机会。
比如,利用美术作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想说、敢说、会说,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互相渗透的各领域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当我们要求儿童讲述自己的图画时,会诱导他们审视自己的图画,激发他们用语言再现自己的构思,以激活他们的心理活动、社会经验和自然知识,并通过语言建构出新的内容,再表达出来。整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思路整理的过程,会让孩子思路清晰,和知道要干什么,先进行一个与操作和演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