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引导孩子吗?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强调要引导孩子怎样怎样,但真有多少是在引导哪?看到的似乎大都是阻止,因为“阻止”操作方便。
引导:是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在行动上的帮人引出困境。目标可以是实体的,但更多是虚拟的。而在孩子的行为上“困境”往往是自制力的问题,这也无形中给了制止行为的合理性。因此,现在作为”引导“,很少有效的应用。
引导:目标有期许和递进的过程,可能以实体进入,趋向于更大的虚拟的理想状态。因此,不是指定某事物就完事,而现在的所谓引导,大都停留再实体进入的阶段,从发展的趋势而言,这根本不是引导,只是给了孩子一个大号的玩具,早期的为孩子买电脑,现在的给孩子买钢琴,大都是这种状态。
以买钢琴为例:买钢琴的大都以为买了钢琴。就会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事实是有些音乐素养是天生的,难道不见有些天生五音不全的人吗?即便有了钢琴,在没有音乐氛围中(开始学钢琴绝对是噪音),孩子又怎能体会音乐的美妙。要培养音乐素养,单听音乐也能培养出来。如此说买钢琴岂不没用了。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要选择钢琴?除了跟风因素外,钢琴却有其优越性,我们且不说他对人的情愫的涵养。但就引导而言,钢琴是万琴之王,其宽广的表现力,是其他乐器难以企及的,这样有利于对乐曲的整体的把握,通过钢琴的学习,可引导孩子对曲目的整体把握,进而参与到乐曲的创作中(演奏本身就有在创作的成分)。还可引导孩子自己作曲,这可是创造性的工作,其对孩子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不言而喻了吧……。学其他的也是同理。
其次是引出困境,这在一般家庭都是予以“阻止”做法。爱看动画的可引导他自己画、爱玩游戏的可引导其自己编游戏等,只要你是以引导为主的,总能找到突破口,这样,在于孩子的关系中少了很多的戾气,多了更多的一起探讨和相互帮助。
引导的作用还对孩子的拓展思维有更大的帮助,有时,孩子玩游戏、看动画只是一种无聊的调剂,这种调剂也没有多大的益处,当他知道还能这么做,那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想必都也能体验出来,即便无果,也可做引导,“你现在学的太少,只要好好学习,以后你肯定能……“
其实,做不做曲,画不画动画、编不编游戏都不重要,拓展孩子道的思维,建立进取心,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吗?
一点浅见,希望有助你对孩子的培养。
网友评论
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一个人真正立起来。一个人立起来的基础是有了稳定的为人处事原则,知道跟每一个人,这个世界拥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点:独立,经济独立,可独立带领成事,能够自我学习;第三点:逆商高,能正确看待积极应对挫折和挑战;第四点:一天比一天更加相信自己;第五点:具有长远布局。比如,有个5-10年或更长的财务自由计划。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张白纸,不是家长的意志能够随意捏造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核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灵胚胎,父母是孩子心灵胚胎的呵护者,孩子成功时,给予真诚的赞赏,孩子失落时,给予及时的呵护,做孩子坚固的容器,以保障心灵胚胎的自由生长,相信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自己去试错,去自我迭代,去成长,把未来交给孩子自己,父母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一个试错的平台。
所以,我认为引导,并不是告诉孩子什么对的,什么方向是正确的,而是做一堵坚固的墙,挡在悬崖边,坚决不让孩子犯下那种如同坠崖的错误,成长本身就是有代价的,跌到爬起在所难免,让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完全展开。
谢谢你经常投稿,也点燃了我的思考热情,我也要积极记录自己的思考。哈,我有点懒惰,之前一口气删了好多学习笔记,觉得过往的自己好差劲
我曾遇到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问及理想,他说只想在家乡的小镇上开一小店,过安逸的生活,这是他的目标,我觉得很好(当时他正在看【拿破仑传】),他自己不纠结,咱又何必干预,那是他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