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的时候,学校给班主任们下达一个任务,要求教师家访。并且做好记录。
我听了学校的要求之后,不禁回忆起来当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那些家访的事情来。
那时候的家访是我自己要求的,学校并没有硬性规定。
我刚刚毕业,在一所农村的初中工作。我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离家比较远,翻山越岭的,我有的时候就住在学校里。下午四点半,学生就放学了,偌大的校园就剩下我和校工两个人。那位校工六十多岁了,和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话。我除了备课,也没有什么事情。就顺便进行家访。幸好,学生们的家都离学校不远,三里五村的,走着去也不过二三十分钟。
那时候,八十年代初,农村还很落后的,家家户户重视孩子学习的不多。
但是,我还是被几个孩子的努力上进感动了,我看见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就知道有些孩子是真懂事。都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确实有道理。
蒲海是我班的劳动委员,在学校里积极好学。又淳朴又懂事。那天,我来到蒲海的家里。他们家就在学校的边上,走着用不了十分钟。
一座茅草房,院里养着几只鸡,猪圈里两只肥猪在哼哼着,小小的菜园子里边种着各种蔬菜。蒲海的爸爸妈妈热情地把我迎进屋子里,我看看朴素的屋子。他家更让我吃惊———粗糙的土墙,光线昏暗,照明就靠一盏昏黄的电灯,瓦数大概不会超过三十瓦。一张方桌四条腿,其中一条腿“瘸”了,用一块木头板钉在边上勉强支撑着。
听他们讲起自己的儿子的事情。
夏天的时候,经常是,清晨阳光刚刚照进房间,蒲海便一骨碌爬起来,抓起两只水桶“哐当哐当”出去了先给家里的牛填上草料,添上水。然后,帮父亲给牛铡草。晨曦中,瘦弱的身子显得特别倔强,朗朗的背诵课文声随着湿润的清风飘向远方……
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一幅场景:蒲海虽衣着简朴,但青春阳光,被汗水浸湿的短发下,黑里透红的脸上洋溢着笑……
冬天里,放学之后,蒲海先去地里搂树叶,捡柴火。因为家里没有买煤,孩子就趁着放学去多多地寻找可以取暖的柴火。一直到天黑,背着一筐捡好的柴火,从暮色中归来。
家里的菜园子种了许多菜,自己家吃不了,就拿到集上去卖。蒲海也会帮着爸爸去集上。
我好像看见,黄昏时分,蒲海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看书。他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甚至把其他的事情晾在了一边。昏黄的灯光把他的脸颊映在桌子上。
他眼眸里的光比天空的群星还要灿烂,读起书来那么如饥似渴:“爹娘总说他们懂得太少,不能改变生活和命运。他们把希望都留给了我,希望我懂得多一点儿,所以我必须刻苦!”蒲海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满怀希望,好似看见了未来,“老师,我们这里将来一定会变得富裕的,对吧?”
我没有想到他小小年纪心中装了大目标,拼命学知识,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
山风清爽,朝阳和煦,我一眼便看见前方雾气笼罩的校园,那是他心里的知识殿堂。我一定要把孩子们教育好,让他们走上一条美好的生活之路。
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岁月,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蒲海就像一道微光,照亮了他自己的人生,也照亮了我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