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玮老师推荐我们阅读明茨伯格的这本专著《管理者而非MBA》。
MBA教育在中国市场方兴未艾,顶尖商学院的招生人数屡创新高,而学费也如同坐上火箭一样嗖嗖上升。
这一切无疑都依靠着众多企业对MBA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初创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500强。
那为什么明茨伯格说管理者并不是MBA?或者说MBA毕业生来做管理者还不足够充分?
明茨伯格以丰富的例证、详实的信息论证了商科教育的不足,也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他说:
综合是管理的真正精髓。
这点也是我感触最深的。
在真正的管理情境当中,管理者必须以富于前瞻的远见、一致的组织、综合的系统将事物组合在一起。这既让管理变得有趣,也让管理变得困难。
明茨伯格在说到管理和分析的关系时,说:
这并不是说管理不需要分析。相反在管理之前要把分析作为一种预投入。而这正是困难之处。脱离综合的分析,这相当于将人类的身体看成一堆骨头的组合,没有东西来容纳他们,并使他们成为一体,没有肌腱或是肌肉、没有皮肤或是血液、没有精神或是灵魂。
在MBA的学习当中,商业变成了各种职能的集合体。如果仅仅将管理视为分析,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那么将事物分割开来的危险在于很可能没有办法把它在组装回去了。而商学院很难把事物组装回去,因为管理必须在情境(context)中进行,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
明茨伯格的经验主义倾向秉承的是英美哲学的认识论传统,该传统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的主体,这其实也是明茨伯格的管理学思想能够迅速进入管理学主流的原因。
明茨伯格的平等主义倾向发扬的是以加拿大和北欧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批判传统,其参照系是美国一贯的对金钱和资本、对资本家的能力和权力进行崇拜的传统。
明茨伯格对MBA教学模式的批判,除了与这种批判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美国最近20年过分强调技术和数字倾向的批评。
美国主流商学院向投资银行业咨询业提供MBA毕业生,很大程度上也属于这种市场机制的一部分。
明茨伯格像一架隆隆运转的大机器发出挑战,费力却未必讨好。
总体而言,强调员工、强调平等、强调实践的管理学理论,不容易像强调领导力、强调理性、强调自上而下的战略那种管理学理论一样,得到作为实际控制企业资源的在位者的认同和支持。
但明茨伯格理论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很大程度上,正因为有一批向明茨伯格这样专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人,西方国家整个商业系统才能顺利平衡的运转。
科学人本主义的意义是跨文化和跨时代的。
中国管理界,因为存在科学精神的缺乏,人文传统的失落,面临的问题要比西方的问题更严重。
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面临创新创新能力的匮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死循环,产业升级的无能,背后其实都是科学人本主义的缺乏,所以我们现在比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明茨伯格的思想。
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于明茨伯格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要通过努力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
检验下,你能不能认同以下理念呢?
认识到管理的本质不是整人,更不是把人当机器来控制,也不是把人当羊群来驱赶,而是尊重、平等、信任、合作和分享。
我也推荐这本书以及丽云老师的读书笔记给朋友圈的MBA同学了。期待我们MBA学生能有更多感悟、思考和行动!
为何学明茨伯格? ——《管理者而非MBA》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