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社会心理学,看到关于“态度”的内容,发现从态度的角度看“认知不协调理论”,也很有意思。略有感悟,简单分享如下。
举例一个众所周知的小故事:有三个工人正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抬头苦笑着说:“没看见吗?我们在砌墙!我正在搬运着那些重得要命的石块呢。这份工作可真是累人啊······” 第二个人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不过这份工作还真是不轻松啊······” 第三个人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我们现在所盖的这幢大楼未来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啊!想想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工程,真是令人兴奋。” 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则成了另外两个人的老板。
从认知协调理论角度看,态度是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小故事三个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都是协调统一的:
第一个人:情绪是“苦笑”,认知是“石块很重,工作累人”,行为是“砌墙”。因为累,所以苦。
第二个人:情绪是“不轻松”,认知是“做工作”,行为是“盖高楼”。因为盖高楼而砌墙,所以有点儿意义,不那么累,只是不轻松。
第三个人:情绪是“开心,兴奋”,认知是“参与城市标志性建筑”,行为是“建设城市”。
假如,把第一个人的认知“石块很重,工作累人”与第三个人的认知“参与城市标志性建筑”相调换,就会出现认知与行为、情绪的不协调,人就会去改变认知、或改变行为、再或增加新认知,使三者相一致,相协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