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河南人,从小就喜欢听戏,特别是河南的地方戏—豫剧,更是百听不厌。
小时候,从我记事起,记忆里就是经常和娘去附近的村庄去听戏,我记忆中第一次听戏,大约有四五岁,模糊记得是我们村古会时,我和姥姥一起去听戏,姥姥年纪大了,裹着小脚走不动,我牵着她的手,慢慢地去会场听戏,但是早已经不记得唱的是什么戏曲了。
我们附近居住的村庄多,每次周围村庄古会唱大戏,我会搬个小凳子,或者自己跑着去听戏,周围四五里地的村庄,都曾经留下我听戏的记忆。
长大之后,没有太多的休闲时间,最主要的是心里浮躁,坐不下去,静不下心来去听戏,有时也觉得,听戏只有是老太太老头儿才有的闲情雅致。
今年三月三老家古会, 说是洛阳市豫剧一团的好戏,一万多元一场,我和爱人晚上连续听了三场戏。
看来,到了一定的年纪,岁月会沉淀我们那颗浮躁的心,磨平性格上的棱角,静下心来聆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第一天晚上7点30分,我们准时到场,聆听的是经典豫剧《花木兰》。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经典片段耳熟能详,但是以前没有听过全场戏。从豫剧花木兰中能感受到木兰的聪慧勇敢、武艺高强的她替父从军也是自己的一片孝心。
第二天晚上聆听的是《赵氏孤儿》,主人公程婴救孤感人肺腑,为了包住赵家唯一的血脉,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把赵氏孤儿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养了16年,体现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第3天晚上聆听的是《秦雪梅》,这是河南豫剧中的严派名剧,秦雪梅虽然是出身名门贵族,但是她忠于爱情,不嫌贫爱富,对青梅竹马的商林忠贞不渝。后来属于父亲百般阻挠,嫌贫爱富,导致商林生病身亡,她亲自到婆家吊孝。是古代女子忠于爱情的典范。
连续三天的听戏享受,让我感受到了豫剧戏曲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