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一位朋友推荐,读了王安忆写的长篇小说《长恨歌》。
当看到书名,我不由想起了白居易的一首同名诗。因此,我是怀着好奇打开这本书的,想弄清楚此书为什么要起名为长恨歌。
《长恨歌》这本书是由若干个独立的短篇文合成的,而全文又是以一个名叫王琦瑶的女人的故事为发展脉络。
我不知道自己对此书的理解究竟有几分,只是惊叹其中的一些句子,还有读完后感到的怅然。
因为,尽管作者写得很繁华,但书中所有的人都没有一个完满的人生。
繁华后面原来是更大的落寞,人事之间的安排也不总是恰到好处的,有时读着读着我就有点着急,总会去想,如果这件事这样安排该多好啊,那件事又为何这样发展。
后来,才渐渐地明白了长恨歌的意思。因为人生本就是这样,不是你想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人生是不能由你我去想象和安排的。所以,只会是错着走,越走越错,最后除了叹息,就只得长恨了。
下面,我就来说说王琦瑶这个女人的故事。
王琦瑶是个典型的上海弄堂里的女儿,虽然出生平凡,但她的心气一直很高,因为她长得漂亮,自知有傲气的资本。
不过,她的美不是那种文艺性的美,也不是兴风作浪的美,而是小家碧玉的美,拘泥不开的美,虽缺少点诗意,却是忠诚老实的。
王琦瑶正是缘于有这样的美,所以在40年代的上海小姐选秀比赛中,才只能获得第三名。
因为,大小姐和二小姐是应酬场面的,要负责外交事务,我们往往是见不着她们的,除非在特殊的盛大场合。
而三小姐则是日常的图景,是我们眼熟心熟的画面,三小姐其实是最体现民意的。
大小姐二小姐是偶像,是我们的理想和信仰,三小姐却与我们的日常起居有关,是使我们想到婚姻,生活,家庭这类概念的人物。
由于王琦瑶长得美,除了会招来一些同性的嫉妒外,也会引来一些同性的崇拜。比如,吴佩珍和蒋丽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主动跟王琦瑶做朋友的。
然而,正如书中所说,小姊妹情谊说来也怪,它其实并不是患难与共的一种,也不是相濡以沫的一种,它无恩也无怨的,没那么多的纠缠。它又是无家无业,没什么羁绊和保障。
要说是知心,女儿家又有多少私心呢?她们更多只是个做伴,做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做伴,不过是上学下学的路上。
因此,当遇到一些会伤害自尊心的事情,以及利益有冲突的时候,这样的友情是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所以,最后吴佩珍跟王琦瑶逐渐失去了联系,而蒋丽莉却以更决绝的方式离开了王琦瑶。
接下来,谈谈王琦瑶跟几个男人的感情。
从来没有过,倒也无所谓;曾经有过的,便再也放不下了。这说的就是王琦瑶。
由于她长得美,参加过上海小姐选秀,所以,她的见识比普通女人要广,心气自然也很高。
但她并非名门出生,是很难嫁进豪门享受上流社会生活的。可她并不甘心嫁给普通人,然后生一大堆孩子,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普通生活。
因此,她接受了李主任的爱,宁愿选择在爱丽丝公寓做这个男人的“金丝雀”。
李主任,是王琦瑶的第一个男人,因为他,她才真正蜕变成女人。
说到这位国民党大员和王琦瑶之间的爱情,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也许这就是男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自私,贪心。
他和王琦瑶也算是各取所需。身居要职,官场尔虞我诈,形势波诡云谲,他求的,不过是现世里的一点安稳。而这样的安稳,是恰好只有美丽单纯的女人才能给他的。
然而,世事难料,在官场上叱咤风云的李主任,却因为飞机失事而命丧黄泉,留下王琦瑶在风雨人生中漫度着时光。
为了逃离上海这个让人伤心的地方,王琦瑶决定去外婆的老家——苏州。
全文中,描述最美的就要数邬桥了。邬桥这种地方,是专门供作避乱的。六月的栀子花一开,铺天盖地的香,是起雾一般的。水是长流水,不停地分出岔去,又不停地接上头,是在人家檐下过的。檐上是黑的瓦棱,排得很齐,线描出来似的。水上是桥,一弯又一弯,也是线描的。这种小镇在江南不计其数,也是供怀旧用的。
这类小镇,全是图画中的水墨画,只有一黑一白两种颜色,凸显了所有的痴与怨、哀与愁。
王琦瑶之所以那么年轻就遭遇了如此不幸,主要原因就是长得忒好了。这也是长得好的坏处。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长得好,自己要不知道还好,几年一过,便蒙混过去了。可偏偏是在上海那地方,都是争着抢着告诉你,唯恐你不知道的。
而这个时候,连自己都愿找一个方法来证明自己长得好。而这个证明更多时候就是那些世俗里成功的男人。
在王琦瑶蛰居苏州的时候,出现过一个叫阿二的小白生,而后却凭空消失,以传统观点来看,这似乎不合情理,但仔细一想,却极具深意:他真是书名《长恨歌》的引者。
这个阿二不仅重新把王琦瑶回上海的心唤醒,也暗示了王琦瑶黯淡的一生。
他说王琦瑶是: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看似句句夸赞花容玉貌,可说者无意,看者有心。尤其是夸她的最后一句,那桃花虽然灿烂,却隐隐有一股不祥的灾祸之气。
这诗词的描写对象,王昭君,琵琶女,杨贵妃,哪个不是命途多舛、红颜薄命。因此,阿二的这些话就成了王琦瑶此后人生的伏笔。
做了李主任这一梦后,王琦瑶终于明白:再绚烂的感情必得以生活为底色,女人靠的终究是自己。
所以李主任留下的那一盒金条不到万不得已,一直丝毫未取。
王琦瑶回到上海的平安里后,考了个护士证,专给附近的人打针。
不过她最终还是不甘寂寞,爱上了那个叫康明逊的男人,尽管这个男的给不了她想要的。
这里就要说道面子的人生与芯子的人生,结发夫妻多是恩与义,却最少情与爱,可以举案齐眉、白头到老,却也会是路是路,桥是桥。妻子当然还是放在家中的,是为了面子的考虑。
而相反的就是过着芯子人生的情人,王琦瑶虽没有被康明逊明媒正娶,却实实在在得到了他的真爱。
因此,两种人生都各有各的好与坏。爱情本无对错之分,只看当事人怎么选择。
康明逊是家族庶出,在身为妾身的生母和正房的大妈之间,小心翼翼的维持着夹缝里那点可怜的生存境地,王琦瑶明知结合不易,可有了那点零星的希望,她还是忍不住地靠了上去。
即使要把腹中胎儿嫁祸给另一个被命运抛弃在边缘的可怜男人——萨沙,她还是做了。
只是那星星之火,经不住寒风一吹。两个男人在责任和背叛之间,就那么轻易的逃避了。她这才明白什么是趋利避害,而她竟被他们生生当做了害。
不过,面对深爱的男人康明逊的逃避,她并没有恨他,她永远都是替爱的人着想,没有无理取闹,而是自己默默把他们爱的结晶生了下来。她认为,余生有个孩子作伴总归是好的。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王琦瑶和蒋丽莉的老朋友程先生,他是个专情却也无情的男人。
为了对王琦瑶的这一份爱慕,他几十年孑然一身地守着那一抹他为她创造的风情,甚至在久别重逢后,他还能不问不闻的照顾生下别人孩子的她坐月子。
爱是世间最善也最恶的心,他被王琦瑶辜负了,却也辜负了蒋丽莉。
他终因被王琦瑶两次的辜负而选择逃避。后来,又遇上文革,被抓去拷问了几个月后,最终成了文革的牺牲品。
四十年的风云变幻,带给王琦瑶的是人生的由盛到衰。还真是应了书中那句“年华是好年华,却是经不得数的”。数着数着,就流逝了。
王琦瑶本以为女儿微微出嫁后,夕阳西下的自己,也只能跟李主任留下的那点金条孤独作伴了。
没想到,王琦瑶低估了自己的魅力,她就像古董一样,在世间越久,光泽越柔和;她亦像一块上好的檀香木,时间越长,那香味俞是让人沉醉。
而老克腊就是懂王琦瑶,并为之沉醉的男人。
尽管两人相差了四十年光阴,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份畸形恋,但爱情追求的本来就是一种感觉,与年龄无关。
不过,再罗曼蒂克的爱情,终究有灰飞烟灭的那一天,毕竟两人的年龄差距摆在那儿,激情只有越来越减的份儿。
可感受到了春意的王琦瑶哪能那么容易放手,她对老克腊交底,并想把金条给他,让他再陪她几年,可最终换来的还是自己绝望的泪水。
最后,王琦瑶在一个冷清而孤独的深夜,被女儿同学的男友扼颈夺去了苟延残喘的生命,唯一的金条被那个盗贼拿走了。
像王琦瑶这样的无头怨案在旧上海是多不胜数的,唯有那腾起一飞,血红了双眼的鸽子才是她的哑证人。
那鸽哨分明是哀号,只是因为天宇辽阔,听起来才不那么刺耳,还有一些悠扬。它们盘旋空中,从不远去,是在向这老城市致哀。在新楼林立之间,这些老弄堂真好像一艘沉船,海水退去,露出残骸。
王琦瑶的死,也许真的是王安忆安排的有些突兀,这样的戛然而止总觉牵强。
不过,命运又是有多少东西是我们能感知的呢?太多是不期而遇,不期而至罢了。
而且,整书当中她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惊喜,我们也就没必要那么苛刻了。
也许,这样的结局更能突出长恨歌这一主题吧。
网友评论
经历了那么多时代,每一次都失败
你写得很好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夹缝里那点可怜的生存境地
写得太好了!好多金句,要记小本上了
我都到了言而无物的窘境,真是书读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