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春暖花开&keep知识小点永逝的青春
内向安静不是病,对内向的偏见才是

内向安静不是病,对内向的偏见才是

作者: 昙丹 | 来源:发表于2016-08-20 21:17 被阅读5393次

喜欢往森林深处走去

喜欢在青灯下读一本书

喜欢安安静静的写东西

喜欢在一群人的交流中做倾听者

只在必要时发表看法

喜欢三两好友的深入交谈

……

我要说自己内向

你们恐怕不会相信

01

生而内向安静,也曾想改变

听爸妈说,小时候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就悄悄躲在门后面,过一会儿才探出头问:“客客走了吗?”

有时候躲不过,被拽出来要求叫人,我就特小声的叫一声然后扭头跑掉,要不然就使劲往大人背后躲。

上幼儿园上小学是绝对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上台表演更是恐怖的事。如果不幸被点名,只好硬着头皮捏着嗓子小声回答,答完坐下发现脸是烫的手是抖的。

其实小时候自己觉得也还好,只求别管我,自己跟自己或跟发小跟哥哥姐姐们也都玩的挺开心。

但大人不这么想。

“这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太安静了!”

“怎么总是不说话呢?”

“能从你的世界里出来一下吗?”

“看看你们班谁谁谁,多活泼啊,多招人喜欢啊”

“你这么安静长大以后怎么办啊?”

“以后都要面试的你这么不爱说话怎么找得到工作呢?(那么小就听这些也是细思极恐)”

……

就,说得多了,我也觉得是自己有问题。也想要改变。

大概到上初中,开始刻意培养自己的外向特质。

上课会主动回答问题——当然是在思索再三,在纸上写好一个觉得完美的答案之后,以及脸烫手抖也依然避免不了;会报名参加演讲唱歌表演等各种活动——即使练习到很熟练了上台也依然会很紧张;上大学更是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为了一个项目一个团队像一个外向的人那样为人做事。

看起来,我是变得外向了,然而只有自己知道,做这些事情,是需要我刻意努力的,因为我骨子依然是个内向的人。

在刚工作最不适应的那段时间,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旅游,是否适合做营销——还记得在入职培训上,一位老师说他觉得能做好旅游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开朗外向。

“完了!”我想,只能继续伪装了——还好我的伪装蛮成功的,有时候连自己都信。

02

究竟什么是内向?

14年底偶然在TED上看见内向的Susan Cain做关于内向的演讲。

面容温和声音轻柔但说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的她,说自己也是个内向者。但从小受的教育,接触的环境,都是为外向者和外向者的需求设计的,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外向了——尤其是美国(其实中国也是一样)。

受够了这个「外向理想型」的社会对内向者的偏见后,Susan结束了与性格背道而驰的华尔街律师工作,专职进行关于内向者的研究,花了7年时间,完成了书籍Quiet-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大大方方接受了自己是名内向者的本来面目。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1/3至1/2的人都是内向的,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斯皮尔伯格、甘地……这么多公认的成功者,都是内向者。

甚至像“小赫敏”艾玛·沃特森这样需要生活在聚光灯下的明星也在某次采访中说自己是内向者。

究竟什么是内向?Susan说其实内向也不过是与外向相对的一种性格特质,而不是一个需要改变或能够改变的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

关于内向和外向的界定,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正式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的概念。他认为,这两种特质的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

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们更活泼健谈,喜爱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间;内向的人能量指向内部,因此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喜欢阅读、写作,自省和思考。

内向者对刺激更为敏感。当置身于刺激中,内向者感受到的唤醒更为迅速和强烈,这可以解读为什么内向者会更倾向于独处,因为他们更容易被刺激干扰而分心。

外向者唤醒水平更低,更容易无聊,所以才会向外寻求更多刺激。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时而内向时而外向也完全正常。Susan Cain就说“没有绝对外向和绝对内向的人,不然TA一定得疯了!”

华尔街日报上也有一篇文章提到这种”中间状态“。文章标题是”Not an Introvert, Not an Extrovert? You May Be An Ambivert” (既不是内向也不是外向,你可能是个两向性格者)。

副标题“Sometimes social, sometimes solitary, ambiverts often make good sales people” (有时候爱社交,有时候爱独处,两向性格者会是个好销售)。

在文中作者Elizabeth Bernstein指出所谓内向和外向不过是一个频谱。中间性格的人大有人在。

这种人兼有内向和外向的特点,但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因此,他们更平衡,在处理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中显得更游刃有余。他们不是那些恨不得把你的耳朵说掉的人,也不是那些完全乐于沉默地躲在角落里的人。

同时,Susan也提到,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内向者也能表现出外向特质。

”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一个我们可控的范围内,还是简单地做自己就好?心理学教授Brian Little的「自由特质理论(Free Traits Theory)」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与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也就是说,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

03

难道外向就比内向好吗?

心理学公众号KnowYouself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对于内向者有常见的8个误解(部分修改):

①内向=社交焦虑/害羞

内向的人并不害怕社交活动,不参与活动其实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觉很舒适。

②内向的人自卑

他们中很多人的内心都是坚定而强大的。如果非要说自卑,很大程度上源于这是个「外向理想型」的社会,内向者一直在被打压被否定。

③内向者不善言辞,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内向者并不是喜爱沉默,也不是讨厌与人打交道。他们只是不喜欢无意义的闲聊。偏爱有内容和深度的谈话。

另外,很有趣的一个研究表示,以口才谋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声演员、演说家)中,内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对他们来说,说话是一项能够很好地驾驭的工作。

简单说来,内向者的寡言、独处等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不想”

④内向者不如外向者那么快乐。

外向者总被认为是乐观、精力充沛的。内向者可能会因为沉默而被贴上“不合群”、“高冷”的标签。

内向者并不是不快乐,他们只是喜欢享受另一种类型的快乐,比如沉浸在无人打扰的平静中,读一本书。

⑤内向者的情感不够丰富。

虽然他们的表情、言谈、举止不是那么夸张,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内心没有丰富的感情。内向者往往善于控制、内化自己的感情表露。

⑥内向者缺乏幽默感。

就像很多内向者是天生的演说家一样,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人是幽默大师。

虽然他们施展幽默的方式可能是冷静、克制的,并且通常是在小范围的朋友聚会上,但也许他们更能够触及幽默的核心。

⑦内向者不爱与外界接触。

这一点大错特错。虽然他们不喜欢一些在自己看来是无意义的社交场合,但却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乐于结识新的人,去新的地方,接触新鲜事物。

小刀自己就曾经一个人出去旅行,在火车上跟人聊了一路,还是我开的场……

⑧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领导者。

事实上,在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中都有内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们是内向的人。

内向者非常适合做领导,因为选择自主性更强的、有独处机会的工作,可能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领导者岗位上的内向者是更好的倾听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细节、更擅长收集信息、激励员工,也善于思考抽象的蓝图,对于决策更慎重。特别是,他们往往能够在管理团队中的外向者时很有自己的一套。

总之,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一样有力量。

享受独处是自我选择;会聆听富有同理心;很专注又有深度;想清楚再说话凡事有理有据;拥有惊人的执行力;拥有拨开迷雾看本质的敏锐洞察力……

不乱嚼舌根靠谱值得信赖;不常表态但常一语中的;出色的领导者;「follow my heart」的典范;情感丰富,拥有交心挚友;内在能量迸发的卓越创造力……

这,不是小刀编的,而是无数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调查研究的事实。

想象一下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变外向的景象吧!所有人的喋喋不休又有谁会认真倾听?我们又会失去多少出色的领导者艺术家作家科学家?

台湾心理治疗师王浩威在《这世界愈来愈外向了》一文中指出,内向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性格。腼腆,憨厚,不出风头,默默努力等等,在过去都是被推崇的美德。

然而现代社会要的是声音。选举到了,任何党派都在游街,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脸书,部落格或者微博上,人人都有意见,媒体任何一个镜头抓到任何一个人,都讲的头头是道;坐上计程车,每个司机都是政论家。

——世界变得越来越外向,而这会带来至少三个问题:

①内向的那些美好品德会不会越来越被忽略?

②内向的人会不会承受越来越沉重的「不合规范」的压力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③大家越来越敢发声但有多少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还是只是为迎合大众而发展的说辞或跟鹦鹉学舌一样的拷贝?

很喜欢王老师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世界变外向了,我们真的变更好了吗?

04

请保持自己的本性,活成自己的模样

其实什么内向外向的并没那么重要,心理学非专业人士小刀引用这么多研究理论和名人明星的例子,不是想将性格进行类型化,毕竟人是很复杂的,不可能做简单粗暴的划分;更不是为了说明内向比外向更优秀。

只是想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外向不是更高级的存在,内向也不是,双向亦不是。

不同,才精彩。

只是希望:外向者们,能够放下优越感和社会偏见;内向者们,可以放下被评判为不合规范的负担。家长老师们,也别再忧心忡忡的看着你们内向的孩子和学生,试着发展TA本身的优势。

不管哪一种存在方式,都有其价值,都有适合TA的位置。懂得接纳尊重欣赏自己和他人才是正经事。

最后,作为内向者的小刀想把Susan Cain书里的几段话分享给所有「被偏见」的内向者:

“如果你是一名内向者,那就用你的天赋来发现自己的心流吧。事实上,你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如何充分运用你自身的优势。你或许一天到晚忙着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热情而奖赏敏感的外向者,而低估了你自身的天赋,或者感觉被你周围的人轻看。当你专注于某个你所在意的项目时,你会发现其实你的能量是无限的。”

“生活的秘诀就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下,对于有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灯光是百老汇的聚光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一盏青灯便足矣。有效利用你的禀赋——比如坚韧,专一,洞察力以及敏感——去做自己喜欢或有意义的事情。破解问题,潜心艺术,深沉思考。思考你对这个世界的意义,确保自己能为其作出贡献。如果这需要你作公开演讲或构建人际网络,抑或参与一些让你觉得不自在的活动,那你也要硬着头皮去做。但是要承认这些事情对你而言是困难的,接受一些培训并化解这些难题,在你克服这些问题之后也要奖励自己一下。”(即让「自由特质理论」发挥作用,参见前文。就像安静如陆焉识的婉喻,也会为了焉识减刑而变卖家产首饰四处奔走卖笑求情。就像找工作面试时的我们)

“保持自己的本性。如果你喜欢一步一步稳打稳扎,那就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而迫使自己加速。如果你喜欢深度的探索,那就不必苛求自己去追求广度。如果你喜欢单项任务而头疼多项任务,那就坚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为获得回报所动,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给你带来无限的力量。”

“祝所有人,都能活成自己的模样”


©作者原创,转载请私信联系。

相关文章

  • 内向安静不是病,对内向的偏见才是

    喜欢往森林深处走去 喜欢在青灯下读一本书 喜欢安安静静的写东西 喜欢在一群人的交流中做倾听者 只在必要时发表看法 ...

  • 性格内向不是病,对内向的偏见才是

    纳博科夫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

  • 性格内向不是问题,对内向的偏见才是

    一 16岁时,我妈说我性格内向。我询问当时的同伴,她反问,你怎么可能是内向的人? 念大学时,我跟我妈通电话。每次结...

  • 内向不是病

    01 如果内向是病,那我已入膏肓 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从小就是。被动,沉默,又有些小心翼翼。常常会因为必须...

  • 内向不是病

    这个社会,确实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占优势,有更多机遇,但是内向不是病,请不要歧视。 有的人天生性格就是那样,偏好安...

  • 内向不是病,硬要改变才是病

    常有小伙伴羞羞地问:“我性格内向,请问怎么才能改变?” 作为一个同内向多于外向性格的过来人,个人觉得,如无特殊情况...

  • 让内向的孩子告别社交恐惧,只需要3个步骤

    摆在内向孩子面前的最大挑战,不是内向本身的特性,而是无孔不入的偏见。我也是一个内向者,一路走来,我对于内向孩子所要...

  • 晨读感悟 不以内向为借口

    我们长时间对内向都有偏见,会认为内向的人不太容易成功,内向会阻碍我们成长等等。这些偏见太过于绝对化,内向也有它的优...

  • 无题

    这个世界,总是对性格内向的人充满误解和偏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内向似乎成了贬义词。 提起内向,人们会下意识地想起...

  • 性格胆小内向,怕生,不肯和别人交流,4招解决办法

    性格胆小内向,怕生,不肯和别人交流,4招解决办法 孩子胆小内向不是病,关键时候“真要命”! 因为胆小,内向,使孩子...

网友评论

  • 沐简瓷:同样觉得性格并没有好坏,只是不同而已。可是,现在十分苦恼于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几乎所有工作都要求你开朗…😣
  • 爆辣魔鬼椒:女儿的性格比较内向,上了两年小学,换了两个班主任,两个班主任对她的看法完全不一致。一个说她沉静内敛含蓄,不浮躁。另一位却说她胆小不合群。我无法改变老师的偏见,但我个人更喜欢安静专心、不把聪明都体现在表面的孩子。
    昙丹:@爆辣魔鬼椒 还好有个理解她支持她的麻麻哈哈~
  • boatImpish: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这是天生的,花了这么多年才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必为了自己没有的东西(外向)改变自己,这样反而很痛苦。
  • quentin2012:感觉你就是在说我!有幸能看到这篇文章,我又对自己了解的更深入了一些!可惜的是我一直都没有勇气去尝试着改变!要怎么办呢?
  • 紫罗兰紫色的世界:我是在不段的找自己
  • 铜瓜豆:是对书籍和演讲内容的总结,比较受益。如果能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论和例子的话,会更爱看。
    昙丹:@铜瓜豆 哈哈哇这篇文章发了好久了还有评论 感动(●'◡'●)ノ♥~~~你说的很有道理~本来也想加一点来着,不过这篇文字已经太多了,再加得往5000以上了(捂脸),建议可以读原书哦~里面会有一些例子和操作方法呢:blush: 谢谢你的评论~~
  • 蜗牛四公子:确实是,好多新闻上的犯罪节目上都说那个人性格内向,孤僻啥的,不愿意与人相处之类的。说得把这些归根到犯罪原因一样,也不看看有多少流氓痞子犯罪,有多少性格内向老实人犯罪。社会上确实太多对内向性格的偏见和误解。更可怕的好多内向人确实被严重误导认为自己真的有问题,包括在下也一样。会在生活上受到很多伤害。不过人生短短几十年,想开了真的没什么,还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事可以做,真的没必要在意那么多。很喜欢这篇文章,谢谢
    昙丹:@蜗牛四公子 评论赞 谢谢四公子:kissing_heart:
  • 牧蓿:别人评价我很内向 可是我也很想与人相处 也喜欢演讲就是表现的不好 有时又喜欢独处 那我是什么性格?
    昙丹:@sweet灬 哈哈maybe就是ambiverts 双向性格者~别人的评价都不算数,听自己的~
  • 北芊:那个TED我也看过,受了很大启发,你的文章也让我产生了共鸣,不必为自己究竟是内向还是外向而苦恼或沾沾自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发挥各自的优势,这个世界才精彩。
    昙丹:@北芊 握手
  • 李吱呦:的确,小时候被传统观念毒害以至于对自己产生疑问,现在才渐渐明白,内向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定义。
  • 0e794ae854f8:我的一贯作风是随心而欲:relieved:
  • 水怪Z:还是觉得自己内心不够强大能抵挡外来世界的侵略 ,不过谢谢作者,让我又自信了点
  • 6ad8376ee1ec:从小就被说要乐观一点外向一点,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还一直以为内向就是自我毁灭,现在对这两个词又有了新的看法了。谢谢作者
    昙丹:@陈芝 谢谢你,告诉我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加油 :kissing_closed_eyes:
  • Mr_Who:受教了
  • 4b936122d427:赞一个
  • 轻罗小扇扑流萤恩:假装外向真的很累!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是最舒心的……
    ac93856346b6:@轻罗小扇扑流萤恩 嗯嗯,我累了
  • 昙丹:很开心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受益~没想到突然冒出这么多内向的人哈哈~所有留言都看了,未能做到回复每一个人,又不想随便回复,但所有的留言都鼓励了刀刀继续写下去,谢谢大家!一起加油! :heart:
  • 凉茶君:假装的外向既累,又很拙劣。那么从现在起就做自己吧,谢谢你的文章,分析的很有力量😊
    凉茶君: @少年刀刀 嗯嗯,一起加油吧^ω^
    昙丹:@凉茶君 “假装的外向既累,又很拙劣” 这文字刀刀也记住了~也谢谢你的回复,加油!
  • 612874712f7b:不喜张扬,安静就好
  • 68e14ef7e4a9:不是不敢说话,是懒得说话,当然,在一些场合,还是紧张的,不过,紧张对于任何人都有。内向的人不如外向?开什么玩笑。
  • 禄指:我也是一个内向的人,在人多的场合不敢说话,时常用高冷伪装自己
  • 70ef218f8d6f:我就是这样的人。
  • Diike:感同身受,作为一个内向者,承受着太多的偏见和负担,但坚信,只有内心安静的人,才能更好的洞察人生和世界。所以一直在做着自己的模样!
  • 玻璃泡沫心:活成自己的模样~
  • f9dcaf000905:写到了我的心里 赞!
  • a42ff8e124c9:从小就被人认为是内向的:joy:
    昙丹:@遇见寻城 然而也长了这么大且活的好好的 :blush:
  • 30d47656de70::heart::heart::heart::heart:️💕
    昙丹:@陌上花开hmy :heart:
  • 蓝雪潇歌:特别好。
  • 请叫我NPC:在外面可以一句话都不说冷着个脸,感觉特别严肃。 但是回到家就跟疯了似的。
    请叫我NPC: @少年刀刀 嘿嘿
    昙丹:@请叫我NPC 哈哈哈
  • 22e15bc2a4ed: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努力改变自己,到头来总是在极不自然中迷失了自己
    22e15bc2a4ed:@少年刀刀 共勉
    昙丹:@灿烂千阳971212 “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为了生活不得已要做一名外向者。我们压抑了我们的心路,停下了向中心探索的脚步。如此我们迷失了自我的中心,又不得不再去寻回来。”是susan那本书里,我没写到文中的一句话~愿我们都能守住自己
  • 543e857f2aff:我也是从小就被家里的长辈说“这孩子怎么不爱说话啊”“长大后面试找工作怎么办”我这个人就是比较犟 你们越说我 我就越不在你们面前说话 只是因为你们没看见我在朋友面前嘻嘻哈哈的样子 就这样断定我 不会觉得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太残忍了吗 因为你们的判断 让我从小有种错觉:内向就是一种错 就是一种性格缺陷 和所有人都装做很熟的样子 就算没有话题聊也要强扯下去 这难道就是你们说的外向? 很喜欢作者文章中的一句话【不是不能 而是不想】我就是我 不一样的烟花
    昙丹:@July_七月 “我这个人就是比较犟 你们越说我 我就越不在你们面前说话 只是因为你们没看见我在朋友面前嘻嘻哈哈的样子 就这样断定我 不会觉得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太残忍了吗” 感觉说的就是刀刀的小时候~一起加油!
  • bc732ddc660a:我特喜欢居里夫人那样的,学习的时候,天塌下来都影响不了她,玩的时候比谁都疯狂。
    昙丹:@460896339 刀刀也很爱她~
  • 13bf3d2fb69d:每到新的环境,都强装自己!
    昙丹:@碗子 “生熬” :joy:
  • 公子筱白:大概我也是那种中间的人,时而外向热情,时而又喜欢安静也很内敛。有的时候特别没有耐心,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却很愿意用一辈子来做。其实我们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很清楚自己想要成为哪一类人,只是大多数时候没有勇气去追求,去实践。然后慢慢也变得和这世界上其他人一样了。
    公子筱白: @少年刀刀 嗯嗯,谢谢呐
    昙丹:@公子筱白 努力的,勇敢的,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 尹黛:其实就是要先了解自己,然后寻找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有强大的内心相信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最舒服的一种活法,不畏世俗的眼光,不畏他人的嘲讽,如此而已。
  • 维生素B2毫克:写得很好,我曾经也很苦恼这种内向的性格,想去改变,可是我发觉频繁的社交真的很消耗我的能量,最后我发现还是保持自己的本性活得最自在:smile:这文章值得大家看
    昙丹:@多寶烤雞翼 哈哈 对的,内向和外向的人获取能量的方式不一样,外向的人需要不断向外寻求刺激,而我们更需要与自己相处静下来充充电~一起加油!
  • 谁又是谁的回忆:曾经我也不爱说话,只爱低头画画,被人说自卑,内向,后来强行被外界给改变,变得外向,也只有自己知道只是个我给自己带上的外向的面具。做自己没有什么不好的。
    昙丹:@橘子的阳光 活成自己的模样~加油!
    蓝雪潇歌:@橘子的阳光 加油~
  • 258c3be3f477:在你面前沉默寡言的人,在另一人面前说不定是个话唠
  • 观海飞鱼:愿每个人活出自己的模样
  • 張夓:不能从一个人的性格来判定一个人的能力,外向的的确获取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可内向的人也在用另一种方式与社会同行,内向的人无论从情感还是知识都是丰富的,他们也需要倾听和懂的。
    蓝雪潇歌:@張夓 我觉得我们对于懂得和聊天的内容有更大的需求
  • 21600779bf53:写的真好!
  • 21600779bf53:写的真好
    昙丹:@雪伦君 :blush: 感谢你的喜欢~
  • e3cbc25259d6: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每个人都能温柔待人
  • 如若清风:以前老师的评语里面总是会出现“内向,文静,安静”的字眼,是的,没错这就是我。其实最开始我是外向的胚子,但是经历变故的我变得有些内向了,也刻意的想改变自己。而今的我是只对熟悉的人展现出我外向与活泼的一面,不熟的人面前依旧保持内向的一面。可这就是最真实的我,时而外向,时而可以有自己的小世界。不过,要是一个人从头到尾无论对谁,都是格外的内向,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心理原因了。
    昙丹:@如若清风 哈哈 最后一点补充好~
  • 手绘者焕新:刀刀说得刀刀都在刀刃上。
    昙丹:@黄焕新 这回复真是深得刀心~ :relieved:
  • 065638c42ce3:真棒!
  • dbe681a481e7:喜欢这篇文章,说的真好!之前找了找了份工作才去了两天然后店长就以我工作没经验又内向为理由把我给赶走了
    昙丹:@归零_子 失去的没得到的,都不是你的~会有更适合的 :blush: 加油!
    那么透彻:@归零_子 过于内向,是不是比较不适合销售一类的工作,您觉得呢,不知道,您当初选择的职业是?
  • 29d2920a77d1:喜欢你的这篇文章~特别有共鸣。我以前觉得自己的性格是外向型的,但是越长大直至参加工作,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静,不爱说话~看到别人侃侃而谈,会觉得蛮自卑,也想过要报个口才班什么的~现在看到这篇文章,描述的和我现在的状态都很相似~所以做自己就好~开心舒服最重要
    29d2920a77d1: @少年刀刀 么么哒~(^з^)-☆
    昙丹:@樱桃要去加拿大 活成自己的模样! :blush:
  • 人生需要靠自己:我从小就喜欢一个人玩,跟别人在一起总有压力,现在好一点了,但内心还是内向的
    昙丹:@留下所有力气变美好 内向者自有力量 :blush:
  • 书山寻路:诚然!
  • f1e79f911821:作者剖析的很好啊,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有时候很像双面人,因为我只对我感兴趣的事或者人,表现的外向,内向外向反复切换 :no_mouth: 不过后来我渐渐接受了自己的性格,一切随心~~我也不管别人是怎么看我了,反正,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昙丹:@Nemo1821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clap:
  • 4badd775207f:我就是那种恰好处在中间的人吧
    昙丹:@糊牙呢 哈哈 是不是自己就能跟自己配合的很好了~
  • 614ba6c2540a:作者对内向者心理的分析十分到位啊,每一条都与我十分相符。我其实非常不喜欢演讲,口才也不好,但每次上台,我都会表现得自信且声音响亮。好多人都觉得我大胆找我上台说,其实我是非常忐忑的。我看有些人私下与人交往参加各种活动非常活跃,但却不喜欢上台表现自己,这些人到底算内向还是外向呢?
    昙丹:@蕴嘉 如@Nemo1821 所说,刀刀也觉得是人在不同情景刺激下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没有绝对,内向的人也有喜欢上台表现自己的哦~虽然开始依然会恐慌,但也会享受自己用心准备获得成功后的感受,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呢~
    f1e79f911821:@蕴嘉 应该是面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性格呗,内向跟外向没有绝对的
  • 45b4f150131e:和楼主一样,在初入大学时曾为了改变自己而积极发言、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也在演讲比赛拿过名次,但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过于崭露头角,平常闲时更喜欢独处阅读而不是外出社交,聊天时也更倾向于有意义的深度交谈而不是无聊的寒暄。
    现在逐渐也认识到,其实内向不是一件坏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方式,无需过多地迎合主流,只要它并不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比如语言障碍等),我觉得我们都可以小心保护好自己内心的安静,不做过多的改变。
    昙丹:@又耳小姐 同道中人 :clap:
  • ee0803537d47:很有道理
    昙丹:@绿白 :relieved:
  • 状况少女:家里人也说我内向,说我太独,但是当我自己独处的时候才是我最舒服的时候。他们总说我不喜欢说话,只是闷头做自己的事,对于那种过分热情阿谀奉承的人我心里是抵触的,但是大家都喜欢热情的人又让我很纠结
    昙丹:@面团小姐 :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吼吼加油
    状况少女: @少年刀刀 谢谢~原来一直很苦恼来着,看到你说的,立刻心情轻松了很多呢😁
    昙丹:@面团小姐 哈哈 每次看见这种评论都感觉在说我自己~为了回复你这个问题,我特意在最后分享的文字中加了一段(可回去再看看那本书哦,强烈推荐~~)。针对你说的呢,首先,我觉得我们之所以会抵触,是因为我们和外向者的表达方式不同;我们有时受不了外向表现者的过分热情——但作为一个真正的外向者,这就是他们表达友好尊重的方式,他们觉得这样别人才能感受到。而我们的沉默在他们看来,很多时候都是冷漠而伤人的(虽然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将挑衅的情绪降到最低,但他们不理解)。所以,首先应该试着相互理解~其次,虽然很多人喜欢热情的人,但有多少人能建立深度的情感联系?也许我们认识的人没外向者多,但我们更容易建立外向者羡慕不来的深度交心关系~ 我们并不需要讨所有人的喜欢,不是吗?而对于自己在意的人和事,我们也有足够的能量去克服困难,超越性格限制,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为了达成我们希望的结果在某些方面的确需要向外向者学习,这没什么大不了,反过来在另一些方面外向者也需要向我们学习)。
    一起加油!
  • 19142d787338:我觉得这篇文章简直就是写的我,我也想做我自己,可是因为父母的缘故,因为我的性格,总说我是不礼貌的,我在努力的改变。可还是不行,我该怎么办。
    昙丹:@buxi 你好~哈哈 我懂那种感受~ 我觉得是这样,内向和礼貌不矛盾。你要改变的不是内向,而是对于「他们要求你改变」这件事的抵触情绪。而要改变,首先要理解自己,我们没毛病,我们有外向者没有的优势;同时也要相互理解,我们需要父母理解我们「只是内向而不是不礼貌」,同时我们也要理解父母这代对于「礼貌和尊重」的定义,他们觉得你要跟他们说话跟亲友打招呼,他们才能感受到你的礼貌和尊重。当然,父母亲友活了这么多年要他们理解我们可能不容易,但是他们毕竟是我们在意的人对不对?对于在意的人,我们可以把某些外向特质当做生存技能去学习(内外向的人应该相互学习,有些方面我们做的好,但另一些方面他们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这样让不理解我们的人也能感受到我们高冷外表下的火热心脏哈哈~ 只要我们在做的时候,明白和承认这样做是有困难的,是需要练习的,而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礼貌;SusanCain为了书籍的宣传,也接受了一年的演讲训练,这也让她的书传播的更广,让更多内向的人受益。加油!对在意的人和事,我们有足够的能量做到!
  • Ennie:谢谢
    昙丹:@Ennie 不客气~很高兴能有所帮助 :innocent:
  • 82f3c98a145c:活成自己的模样!
    昙丹:@我要等另一只猪 一起加油! :smirk:
    昙丹:@若安便晴 加油! :heart:
  • eda4967c3d5e:难怪我觉得自己越来越高冷了,原来是世界越来越外向,在家的时候可以锁上门,一个月不出来,被我妈说我太内向,担心我在外面怎么办,然而我跟我朋友说我其实很内向,然后他们就对我呵呵
    昙丹:@无关风与月 哈哈~把文章给麻麻看 :smiley: 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也没有谁是绝对外向或绝对内向的,在在意的人和事上我们也能表现出外向特质~一起加油 :blush:

本文标题:内向安静不是病,对内向的偏见才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ei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