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猫交易员笔记(二):失灵的枢纽

熊猫交易员笔记(二):失灵的枢纽

作者: 杨健kimyeung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09:50 被阅读0次

先从几个跟教科书抬杠的现象说起。

利率掉期是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或者衍生品教科书告诉我们,利率掉期的利率表示承受了银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利率,相比之下,国债利率表示国家主权、没有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利率,因此二者之间的利差表明市场对银行信用风险的估价。燃鹅2008年以后,美国30年期利率掉期利差突然由正转负,10年期利率掉期利差也紧随其后。3月份市场最动荡的时候,这两个利差都下探到罕见的负值。也就是说,市场参与者们认为来自银行的付息,比来自美国财政部的付息,更有价值......

image

另一个国际金融学的教条是外汇掉期价格。这是全世界交易量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市场。教科书告诉我们,既然流动性这么好,那么掉期价格应该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利息差,因为交易双方只不过是互相借用货币而已。这个关系在2008年以前一直相当稳固,但是2008年以后,许多外汇掉期价格跟息差之间出现了不小的偏离。我们称这个偏离为Currency Basis。例如2011年11月21日,USDJPY的1年期的Currency Basis达到75Bps,相比之下,当时的1年期美元LIBOR才102.5Bps,偏离幅度达到75%。

image

第三个故事是我们见到的最奇特的货币银行学现象:负利率。近年来,欧日央行纷纷实行负利率,这意味着在银行存钱非但赚不到利息,还需要交钱。负利率的影响还传播到了债券市场,使得大批债券也以负利率交易甚至发行。

这些奇特现象背后的成因,可以一语道破,那就是金融体系的传导效率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对政策制定者的冲击前所未有,等到尘埃落定可以喘息的时候,政策制定者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严厉态度,梳理和整顿金融风险。首当其冲的是Volcker法则,这本法则对银行自营、衍生品、资产证券化和商品等方方面面的业务进行了无所不包的要求。集大成者是巴塞尔三资本协议,这份协议几乎是金融危机检讨书,细致入微的对银行资本和流动性做出了一系列要求。特别的,考虑到房地产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角色,巴塞尔三还专门开辟一章来限定银行的房地产敞口。此外,针对银行安全性的国际协作也是开展的轰轰烈烈,例如金融稳定委员会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TLAC要求。总之,金融机构不许死,更不许死的时候拉一群垫背的。在一系列重锤之下,金融机构风险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美国Broker/Dealer行业的杠杆率,2010年以后一直在持续下降过程中,目前已经是30年来的最低水平。商业银行更加是固若金汤,Coco/AT1等各种产品保障了资本充足率,巴塞尔三夯实了流动性管理。在全球性大银行们的坚实的资产负债表面前,商业周期对银行资本的风险似乎已成过去时。除了外星人入侵,真的很难想象银行业危机还能出在哪里。

image

但是一味压制银行的风险偏好,似乎有点用力过猛,在多重限制下,银行对利率和债券交易的兴趣越来越低,越来越不舍得动用宝贵的风险资本和资产负债表,这在美国的银行尤其明显。近年来,美国公司债市场容量稳步上升,但是公司债的做市商们,亦即Primary Dealer们,做市中形成的公司债券库存却不断下降,缩减到了高峰期的数十分之一。(用公司债的例子是因为QE对国债和机构债扭曲较大,但公司债不受QE影响,而且纽联储Dealer库存数据是净敞口,不适于描述国债和机构债市场)。另外一个现象是扭曲的美元利率掉期市场。一方面银行没有动力开展业务。另一方面,QE以后常年的低利率和低波动性,也使得投资者缺少对冲利率风险的意识。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美国Broker/Dealer行业的利率衍生品总敞口从最高峰的10万亿美元下降到了不足2万亿美元以内,欧元区也下降到不足高峰期的一半。而且这些敞口往往还都集中在短端,例如OIS市场。但是市场上还有一些投资者出于监管的要求,必须做一些利率掉期对冲,例如养老金和保险公司对长期负债的对冲。既然如此,Dealer们只得勉为其难报个价格。所以,掉期市场呈现两个特征。第一,越是长端的利率,Swap价格越是扭曲,30年期大部分时间都是显著的负值。第二,越是市场动荡,Swap利差越是扩大,3月中旬市场最动荡的时刻,30年期Swap利差接近-100Bps,这时候如果一个保险公司需要对冲利率敞口,心里估计只有一句话,“日了狗了!”

image

如何指挥一个又不缺钱又懒的人?我想不出办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联储也没想出办法。3月16日,在市场流动性最恐慌的时刻,联储按照计划向市场投放总额500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分隔夜回购和28天回购两个期限,隔夜利率仅为10Bps,于是Primary Dealer们蜂拥而至,拿走1296亿美元,毕竟才10Bps,哪怕放在联储挣超额准备金利息也不亏。不过,这种隔夜流动性太短了,对银行来说还是长一点的稳定流动性更合适,比如28天的回购。所以当天Primary Dealer们申请的28天回购总额高达......184亿美元......还不到隔夜的一个零头。这可以理解,毕竟利率高达15Bps,比超额准备金利率多5Bps。更有意思的现象出现在3月20日,当天进行期限为3个月的流动性投放。如果读者对巴塞尔三协议有了解,应该知道巴塞尔三协议的流动性管理核心Liquidity Coverage Ratio,只计算30天内到期的债务。所以,Primary Dealer以Mortgage做抵押向联储借钱,立即能增厚自己的LCR,这几乎是联储手把手教Primary Dealer如何进行LCR作弊。于是Primary Dealer们收走了作弊小纸条,拿着Mortgage找联储借了......172.5亿美元......

投行的情况如此,那么商业银行又如何呢?不同角度的数据告诉了我们类似的故事。从宏观上看,美国商业银行总体的Tie1资本近年来不断上升,目前维持在13%附近,这差不多是30年以来最充足的状况。流动性方面,多年的QE制造了超级富裕的流动性,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最低的时候也有1.3万亿美元。所以,当联储3月15日以惊天动作降息为0、降准备金为0、重开QE、无限量开放再贴现窗口时,美国商业银行在之后的两天,用再贴现窗口向联储多借了......66.7亿美元......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随着企业不断动用紧急额度,政府不断出台救助措施,哭求银行放贷,又多借了......332亿美元......因为对银行来说,更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躲避企业贷款的需求,不是找钱。账上多的是钱,找钱比找手纸容易多了。
金融危机之后的金融机构合并,也帮了懒政怠政一个忙。我们在上篇谈到,如果金融市场竞争充分,那么当第一个勇敢者返回火场的时候,其他玩家马上会忘了身上的疼,争先恐后大打出手,生怕错过机会。如果是垄断市场呢?美国金融市场一度积极防范垄断。1994年Riegle-Neal法案,限制单家银行存款总量不得超过全美的10%,这条法案曾经给金融危机第一接盘侠BofA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是形形色色的金融创新,悄悄给了金融机构很多便利。我们还记得2019年9月美国国债回购市场“钱荒”,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当时前四家最大的银行控制了超过40%的超额备付金,超过50%的国债。QE之后的货币银行市场大变化,使得他们由金融危机之前的资金需求方,变成了现在的资金提供方。他们不点头,流动性投放根本过不去。按照我们“央行是商业银行的行会”论,与其说这几家大行是银行,还不如说他们是......央行.....

image

每次风暴横扫金融市场的时候,我们下意识的反应是一定有金融机构要被拉出去祭天,1998年是LTCM,2008年是Lehman,2011年是一大票欧洲银行。但是这一次,金融机构们个个生龙活虎,因为大家真的不缺钱,不缺资本,只缺Animal Spirit!

但美元市场还算是有节操的,如果对比欧洲和日本的话。在《宏观交易入门之日元避险货币》中,我们提到,日元避险货币机制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杠杆套息交易,完整的交易机制要复杂的多,其核心,是因为日本进入0利率以后淤积了太多的日元流动性,形成了严重通缩,银行系统坐拥天下数一数二的LTV和Tier1 Capital,却不肯放贷。在国内市场缺乏回报的情况下,投资机构、企业乃至居民向国际市场寻找机会,这个过程需要用到银行做通道,因此客观上形成了巨大的USDJPY的掉期需求。由于供需严重不平衡,日本金融机构必须付出高昂的Currency Basis,才能获得需要的美元。更严重的是,Dealer们可以在流动性正常的时候向日本机构提供USD,自然也会在流动性异常的时候Front Run日本机构,转而吸收流动性,迫使日本金融机构斩仓出血。形成这个过程的基础是庞大的国民对外证券投资头寸,尤其是对外债券投资头寸,反而跟日元本身的偿付能力扯不上关系。我们注意到,2015年以后,欧元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QE和负利率,迫使以往安心投资于欧洲本土的机构不得不向外寻找机会,大部分去了美元市场。2015年至今,欧元区的国际长期债券资金头寸由1.4万亿欧元净流入转化为4180亿欧元净流出,由此产生的货币掉期需求差不多也在相应规模,再加上非欧元区企业(主要是美国企业)利用低利率在欧洲发行Euro Bond然后以外汇掉期换成美元以及进出口商的汇率对冲,积累起来了巨量的EURUSD货币掉期需求。这几乎是把日本模式完整的Copy了一遍,所以当欧洲出问题的时候,欧元展现出了与日元几乎一模一样的避险货币特征。

image

耐人寻味的是,当欧洲和日本的机构和居民抛售资产走向海外的时候,海外投资人对欧洲和日本的股权资产却兴趣大增。我估计其中一大部分是美国投资者,或者是以美元记账的投资者。这些微妙的变化,可能是3月中旬一些反复迹象的根源。

宏观并不是一个庞大而虚无缥缈的领域。所有宏观的故事在微观都有落脚点,宏观金融的部分尤其如此,必须落脚到市场参与者。不在微观层面解剖一只麻雀,而是拿Excel拨拉数据,其结果只能是Treasure in Garbage out.

我尤其反感动辄拉Regression,将无比丰富的信息变成干巴巴的Spread或者分位数的做法。须知这段时间内参与者可能已经换了好几波人,拿苹果和梨一起做Regression,能说明什么问题?至于拿几个指标试图拼凑出幻想中的价格传导机制,连挨批都没有资格。参与传导的各式玩家所受的限制是什么,每一层能传递的容量有多大,宏观环境的变化对玩家们可能有什么样的影响?一问三不知,然而还在大模大样谈宏观。

所以说,嫩Trader是看价格,画Excel的,而老Trader是看量,泡酒吧的。

相关文章

  • 熊猫交易员笔记(二):失灵的枢纽

    先从几个跟教科书抬杠的现象说起。 利率掉期是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或者衍生品教科书告诉我们,利...

  • 熊猫交易员笔记

    考虑一个Primary Dealer的美国十年期国债做市交易员。每天,他从形形色色的Real Money客户那里接...

  • 《枢纽》笔记03

    《枢纽》的第二第三章,标题为“第一轮历史大循环:封建社会”、“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第一轮的历史大循环是封...

  • 《枢纽》笔记04

    我自诩是个爱看书的人,可阅读量跟一般大神比起来真是尴尬,经典名著没完完整整看过几部,小时候看童话,初中看故事会,高...

  • 《枢纽》笔记02

    春节假期后的上班第一天,朋友圈里争相晒红包,打开得到APP也收到了开工利是红包,开工利是,这个成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 《枢纽》笔记05

    在上篇文章《几个小道理》中,我写到写作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想要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多写是一方面,写好又是另一方面。...

  • 《枢纽》笔记01

    花99大洋剁了这本被罗胖和脱不花称为改变他们认知的奇书。中国史纲课程刚上线的时候,我就订阅了,原因有二:其一,历史...

  • 陈凯:像证券交易员一样思考和行动

    陈凯:像证券交易员一样思考和行动 部分听课笔记 …………………… 职业交易员:以交易为生,长期稳定盈利,信奉“一切...

  • 熊猫交易员笔记(三):奥妙无穷的离岸美元

    离岸美元是最混乱也是最和谐的货币银行体系。最现代化最高效的货币银行系统,与最原始最低效的现钞交易经常一墙之隔并存。...

  • 交易笔记68

    读书笔记摘抄: 1)交易员不是因为情绪失控才满仓的 2)交易员是因为满仓才情绪失控的 3)而满仓的原因是有理有据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猫交易员笔记(二):失灵的枢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al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