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王小波突然火了,好像是因为他是个会写代码的作家,或者因为是一个会写书的程序员,所以一下子就火了几天,朋友圈里刷屏的火。我说上面这段话就是特别澄清一下,我是在他突然火一把之前开始看这本书的,不是跟风
其实先看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不过看完之后没啥感想,所以直到上周看完《沉默的大多数》之后才想起来要写写读书笔记。PS:这本书能这么快读完完全要归功于每天坐地铁,在地铁上的阅读专注度比任何时候都高
这本书是好书,之前只看过王小波的小说,一个字“很黄”,所以推荐大家都去看一下。他是我读到的第一个这么直接描写羞羞的事情的正经作家。不过这本书是杂文,我觉得他的杂文比他的小说“更黄更给力”
因为是杂文集,所以讲了很多东西,我把有印象的一些东西整理了一下:
== 关于知识分子
我很赞同他关于“知识分子”的讨论,上过大学就算知识分子了?博士算知识分子?发过牛逼论文算知识分子?这些好像都不是知识分子的重要条件,知识分子重要的是心里坚持的一些原则,重要的是风骨,是气节
“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这个总结应该是真实的来源于作者的生活吧,因为他经历了那个最最不理智的时代,看过了那么多可怕又荒谬的事情。我想,作为一个正常的读过书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正常人,都不会去怀念那个时代,不过最近网上竟然很多年轻人怀念那个时代,让人难以理解,如果不了解那个时代的,推荐去看看《晓松奇谈》
== 关于小说
他讲了挺多他对于小说的看法,还有就是自己学习写作以及写小说的一些感想,而且他特别推荐了杜拉斯的《情人》,好几篇杂文里面反复推荐,所以我还特意去买了一本,不过好像不是我的菜,欣赏水平有限。如果有朋友看过这本小说,知道这本小说牛逼的点,我愿意请你吃饭,跟你讨教~~
== 关于理性
王小波在书里面一直在强调理性,不断的教育大家要理性的看待事务,要理性的思考,理性的生活。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是理工科出身(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写代码),另外一个是他经历了那个不理智的年代,所以他才那么的推崇理性
当然我认为理性是非常好的,如果人能做到完全的理性可以避免很多的问题,不过对待感性我有更多的想法
一个是我最近看了很多讲非理性的书,国外对于非理性的研究已经有非常的多,包括《怪诞行为学》研究的非理性对于消费和经济的影响(这个我们伟大的DANG已经非常灵活的应用与去库存的伟大过程),以及《瞬变》研究的非理性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这些研究都表明:人的非理性远远超过理性,人们必须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利用非理性来提高自己、团队和整个社会
另外一个是,如果人都太理性,那感情怎么办?温暖的亲情、甜蜜的爱情、快乐的友情还是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事情~
== 一些摘抄
赫拉克利特早就说过,善与恶为一,正如上坡和下坡是同一条路。不知道何为恶,焉如何为善?
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为重要。
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
社会对于个人不只是起好的作用,它还是个起哄的场所,干什么事都要别人说好,赢得一些喝彩声,正是这件事在导致自激。
所谓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意思吧。
用不着花很多钱,受很多罪,跑很远的路,洗耳恭听别人说你是傻逼。自己知道就够了。
老师们说:怎么做对是科学,怎么做好是艺术;前者有判断真伪的法则,后者则没有;艺术的真谛就是让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
海明威在《谁为钟鸣》里面说过这个意思: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主题,正如饥饿年代里面吃会成为生活的主题。古人说:食色性也。相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的障碍。
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全民韭菜?哈哈,随便吐个槽)
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分配来的。
我还以为,知识分子应该自尊、敬业。我们是一些堂堂君子,从事着高尚的事业;所以的知识分子都是这样看待自己和自己的事业,小说家也不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