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国文化最美的瑰宝,她浪漫、优美,寄托着沉甸甸的希望和深情厚意。读诗是一种美的享受。
有一位文学专家说,诗词,治愈她苦难的一生。她因热爱诗词,一生传播诗词文化,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成为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叶嘉莹先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她就是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她著作等身成就卓著。
从小饱读诗书的叶嘉莹,一生命运多舛,遭遇少年丧母,婚姻不幸,中年丧女。
她一生遭遇的挫折,都是用诗词化解的。
每每遇到伤心挫折,她读诗感怀、转化、升华,诗歌的疗愈力量,让她走出苦难,转化心境,激发生命中的大勇,砥砺自己逆转命运。
《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这本书,以多种视角展现她的人格、学养、精神境界和大师风采。这本书讲到在叶先生坎坷一生中,诗词净化、拯救了她的心灵,有如一盏明灯,引导她走向成功和光明。
诗词的大美和爱的力量,让她得到慰藉,获得直面生活逆转命运的勇气。她以诗词为明灯,超越苦难治愈人生。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诗词的大美,她又如何融入叶嘉莹的生命,成为流淌在她血液里的诗行,治愈她坎坷跌宕的一生。
01 少年读诗,悟道明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使人灵秀,启发智慧。
叶嘉莹出生于诗书之家,三岁读诗,6岁读《论语》,从小喜欢李商隐。别人都说李商隐的诗如谜生涩难懂,而她读起来却如见故人,句句惊心。16岁时她读李商隐《送臻师》:“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
幽深、致远的意境,空灵的句子,勾起她万千思绪。“苦海”让她乍然想起国家战乱,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救苦救难的佛,何时才现身?
她写下《咏莲》:“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叶嘉莹少年时小时的叶嘉莹,战乱纷繁中,捧一本书,孜孜不倦,在美丽温情的文字中,神思旷远,于迷乱中坚定清晰。她暗暗立志,以莲自喻明心。
读诗使她悟道、明志。做人要有清气,志趣高雅,出淤泥而不染。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如来如梦如幻。
少年陷入迷惘,优美的诗词给她启迪和思考,她冥冥之中感受到大道与文学大美的指引,种下追寻大道的种子。
从小爱读诗的人,长大都会气质不凡,有所成就。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小时候爱读诗,他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觉得奇怪:“我们这里的花都开败了,为什么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
他立刻约上几个小伙伴上山考察,到了山上给冻得瑟瑟发抖。小沈括茅塞顿开,原来是四月山上温度低,花才开得晚。
爱读诗的孩子,有旺盛的求知欲,勇于探索敢于求证。凭着这种精神,沈括后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写出了《梦溪笔谈》。
唐诗奔放,宋词温婉,读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以诗情画意行走人世间,如莲不染,初心旷达。
爱读诗的人,都是明媚的,身上都有光。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读诗能让人在艰难面前变得坚强豁达,在迷惘中不随波逐流,奋发精神矢志前行。
02 中年读诗,放下恩怨,俯视沧桑
都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人生总有缺憾;世间美人如花,美貌与才华齐飞的女人幸福者少。
才貌双全的叶嘉莹一生怉尝苦难辛酸,未得美满爱情。她与丈夫赵东荪结婚后到台湾,却没料命运风暴从此开始。
叶嘉莹结婚照丈夫因白色恐怖身陷囹圄,她在愁苦中带着女儿独力支撑,终盼到丈夫出狱,却不料他性情大变,经常发脾气摔盘子。她难言幸福,坚守传统美德,在家暴中委曲求全。
无人抚慰她的哀伤,她把愁心托付诗词。当读到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她抚卷叹息,如遇知音,诗词引发了她对际遇的感叹,她写道:“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诗词神奇的治愈她,她觉得多年的委屈,瞬间消解。她也慢慢学会面对、看透、放下,因为“此瓦不自由”,那片砸向她的瓦,自己也碎了。
通透豁达如她,在诗词中得到开悟和力量。让她放下怨恨,跨越苦难,投身于诗词和文化的洪流,掬一片芳菲,丰盈内心,成就自己。
诗词是苦难的迂回路径,大文豪苏轼,也是以诗寄情,以诗治心。
宋朝天才纵横的诗人苏轼,他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都一如既往,诗心如旧。
苏轼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他在野外突遇一场大雨,写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黄州的苏轼自食其力,大文豪能挥毫泼墨,也能锄禾种地挥汗如雨。偶遇一场山间大雨,他诗心大发,写出千古名篇。
叶嘉莹先生苏轼拿得起,放得下。他没有抱怨命运不平,反而寄心于田园山水,活在当下,轻松,旷达,豪迈。
简朴的生活也有深意,寻常的小事也生奇景,如果拥有旷达超脱的胸襟,自然活得潇洒漂亮,豪迈不羁。
易卜生说:“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人生实苦,不管命运如何捉弄,都要豁达坚强,在忧患中饱含热情,在诗词中汲取力量,在黑暗中寻找灯火。站在灵魂的高处俯视沧桑。
03 老年读诗,无惧苦难,万里乘风
读诗的最高境界应该如何?“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刚直坦然,千里乘风。
晚年的叶嘉莹读诗,就自然产生这样的意境。她读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诗人骑着一匹老马,身边尽是秋天的断梗飘蓬。漂泊、悲观、苍凉。
叶嘉莹转化了诗境,写下《绝句二首》:
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
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
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有人待”、“何惧”、“应无憾”,从犹疑到肯定,从飘摇到慷慨激昂,她从悲观中转化出乐观和刚强。
叶嘉莹先生一生勤耕不辍,传播诗词文化叶嘉莹如春蚕吐丝,用诗心织锦,“要见天孙织锦成”。砥砺一生,终成大道,那么人生何其快哉,万里乘风。
历经磨难,终成伟业。伟大的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巴尔扎克一生也是如此。
1850年巴尔扎克走完悲惨一生风雨,离开人世。在葬礼上,雨果说:“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优秀的一个。”
巴尔扎克的一生很苦。幼年缺爱,长大后立志文学创作,后来成为“文坛国王”写下无数伟大的作品,却一生清苦。
1819年开始他昼夜不息地在小阁楼里伏案写作。无论炎夏寒冬,写作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20年呕心沥血写作,他创作了91部小说。没有经验的他出书总是给书商骗,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以致他为了躲债6次迁居。
他自己说:“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他历尽艰辛,壮心不已,在书中汲取力量,在创作中实现理想。
王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万水千山的苦难,而伟大的人,就在这荆棘密布的苦难里生根发芽。
伟大的人物,他们的风华和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和一路的披荆斩棘。
澄明心境,淡定清醒,以不卑不亢的底气和骨子里的自信和从容,去经营波澜壮阔的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无惧苦难,万里乘风。
04 写在最后
诗词总是闪耀最美的光华,生活却充满苦难。
心怀大道、勇敢坚定的人,挥剑砍翻苦难,迈过荆棘,踏遍山河,迎来春暖花开,燕语呢哝。
叶嘉莹先生把一生奉献给诗词就像叶嘉莹说的:诗歌的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
叶嘉莹写过《踏莎行》:—世多艰,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里。
1976年叶嘉莹痛失长女,她悲恸欲绝。却突然悟出:“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能成为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从此她以诗文传道,诗歌或美或刚,如剑如戟,斩向命运的狂龙。
诗歌超越苦难,以柔美化解生活的吊诡和粗暴,以大勇踏平荆棘坎坷,用大爱化解怨恨和纷争。
用诗歌治愈人生,以不死之心张扬奋起,如鲲鹏展翅,风雨之后见彩虹。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