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心情随笔
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燕东园左邻右舍》

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燕东园左邻右舍》

作者: 芥子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3-12-31 00:39 被阅读0次

读《燕东园左邻右舍》,仿佛是在读一部时代的史诗。这里面有对那个时代学人的敬仰与缅怀,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悟。它告诉我们,那一代学人用他们的坚韧与执着,书写了一个个传奇。他们的人生轨迹与燕东园的小楼相互交织,成就了一段段永恒的记忆与传奇。

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燕东园的左邻右舍仿佛是时间隧道中的守望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人间的悲欢离合。徐泓教授的《燕东园左邻右舍》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窥探历史的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学人的生活与心路历程。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燕东园的回忆,更是对那一代学人的致敬与缅怀。燕东园曾居住着许多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他们以科学、文化救国,用知识为国家、为人民谋求福祉。这些学人们的故事,就像燕东园的小楼一样,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文的温度。

作者通过对数十位燕二代的深入访谈,挖掘出许多珍贵的历史细节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学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

作者一直生活在燕东园40号,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通过本书,以燕东园为载体,带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的现场,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物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理想与挫折都在文字间流淌。

燕东园经历了两个时期,从1927年到1952年,这是燕京时期,1952年7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撤销,新北京大学迁入。开启了燕东园的北大时期。作者逐个介绍每一户人家主人的生平、工作、教学、生活情况,娓娓道来,如在眼前。

在这里我们可以重新回忆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再现那些将要被时光遗忘的大师们。

我们可以看到著名的教育家严修,在120年前,对他自己的子女们进行的严格的教育规划。他在自家办了幼儿园,称为“蒙养园”,亲自安排后辈的教育内容:

1、请武术教练教他们习武,强身健体;
2、聘名师杨芝华等人教授昆曲;
3、要求他们每人掌握一门乐器;
4、请吴清源、刘棣怀两位围棋高手教他们学围棋;
5、请画家刘子久教他们绘画基本功;
6、每周练习大字,严修亲自指点。

经济学家严仁赓是严修的孙子,他回忆道:“祖父不仅要求我们成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而且希望我们每人都能学有一技之长,成为德智兼优、体魄健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正是他三十年办学的基本方针。”。

在严修的教导下,严家的后代个个学有所成。

陈寅恪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人学考试上,陈寅恪先生如何出题。他出了一个上联。让学生对下联。他的上联只有三个字:“孙行者”。

由于当时社会上正流行白话文运动,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出怪题难为考生。对此,陈寅恪提出四条理由:

1、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
2、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
3、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
4、考察考生思想条理。

对对子的结果 ,只有三人获得满分。一个是“周祖谟”,他对的是“胡适之”。一个是“段学复”,他对的是“祖冲之”。还有一位得到满分的学生对的是“王引之”。

杨镰

我们还可以看到学者杨镰是如何求真求是的。

1959年10月,坎曼尔诗笺在新疆米兰遗址出土。当时粘合在一起,被当作一张纸,1962年,将两张纸揭开后,并发现内面写有汉字。1971年,时任史学会主席的郭沫若为之撰写了《〈坎曼尔诗签〉试探》,一时声名大振。

坎曼尔诗笺

1991年,杨镰发表了《〈坎曼尔诗笺〉辨伪》,从多个角度质疑诗笺:

1、同时出土的文物中有文字的部分都是吐蕃文,且发掘报告无此文物;
2、两张纸粘合时不可能不露出内面汉字;
3、从发现汉字到向上级汇报间隔时间过长(八年);
4、中亚穆斯林通常不会在已有汉字的废纸上写字;
5、反面察合台文的语法和拼写不会早于17世纪。

更为关键的证据是,杨镰直接找到了当时发现汉字的考古人员,其中施惠昌亲笔承认自己与李征(当时已去世)伪造了诗笺。

在《〈坎曼尔诗笺〉辨伪》中,杨镰说:我们所做的, 只是一件具体文书的辨伪工作, 它之所以是必要的,还在于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历史的契机。在燕东园的左邻右舍中,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一代学人的坚韧与执着。正如何其芳在他的诗中所说: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国难的时候回来了,国运转折的时候留下了,历次政治运动经受了,改革开放以后再尽力了

通过徐泓教授的笔触,《燕东园左邻右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历史的视角。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与社会变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一代学人,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历史的机会。

经过历史,经过岁月,燕东园有的楼成为名人故居保护利用了,有的拆了,还剩下的还在默默地承载着燕园几代人的青春与生命,成为历史的见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百年后,燕东园也将成为历史。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燕东园书香门第的世外桃源,从此消踪匿迹,一去不再复返

相关文章

  • 《燕礼》写了什么?

    1、《燕礼》的主要内容?燕,通宴。是闲暇之余饮酒的礼仪。燕礼有天子的燕礼、诸侯的燕礼等。本篇是诸侯宴请自己的臣子所...

  • 第八十二章:要打工还债

    “早知道当初沈乔燕管我要钱,我就说没有。”陈可恩心想,“可是,她都已经开口了。”原准备回家的陈可恩,在银行的柜台前...

  • 道在矢溺

    道在矢溺 作者:浙江省东阳中学 陈益林 我们常听到“视金钱如粪土”“粪土当年万户...

  • 《孟子·梁惠王下》18:势在必得

    《孟子·梁惠王下》18:势在必得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

  • 立春

    立春 春风春烟起 春野春草香 喜看春燕归 泥融筑巢忙

  • 《孟子》浅议——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

  • 和斯多亚哲学相关的阅读疗法书目

    摘抄自王波著《图书馆学及其左邻右舍》一书。 侵删。

  • 《孟子》(二)梁惠王下篇7——齐人伐燕②:逐字稿2

    逐字稿2 接下来故事还在发展,我们来听一下。“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 《孟子见梁惠王下》第11章

    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

  • 每日一思第689天(孟子)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燕东园左邻右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ge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