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善终守护师”职业的存在,也从没想过会有一个这样有爱心的人,真正成为这人世间“天使”的存在。
这本书的作者柴田久美子是日本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她1952年出生,在一家麦当劳当了十六年基层员工。后来她离婚了,这导致她的心情非常抑郁,甚至曾经酗酒、自杀。二婚以后她自己创业,结果创业又不顺利。
直到有一天,在她非常绝望的时候,突然之间她脑海当中闪现出了一句话——“爱,才是活着的意义”,后来她才知道,这是特蕾莎修女说的。于是,她决定要找到一份能够奉献爱的工作。
1993年,柴田久美子到养老院做看护,但是在做看护的过程当中,她感受到了养老院里的那些老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境遇是多么地悲惨:几乎每一个老人都会被送去医院,然后身上插满了管子,即便这些老人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结果。
柴田久美子意识到,自己没法在大城市里去实现帮人善终的理想,于是她选择去离岛,这是一个远离本岛、只有六百多人居住的小岛,在这里她创建了自己的看护中心——平安之家。
这个岛上没有医院,只有几个驻岛的医生,最多给人打打点滴,看看小病。所以,她跟所有来到离岛的客户们讲得很清楚:你如果要在这儿住下来,那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把你送进大医院,你和你的家属一定要同意这件事,我们这个地方就是选择用自然的方法送老人离开人世。
柴田久美子在离岛帮助了很多老人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她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她让这些即将往生的人在温暖的怀抱当中说再见、说谢谢,到现在,在她的怀中往生的人已经有两百多人。
平安之家的第一个客户是她自己的母亲,她自己的母亲就是在她的怀中走掉的。她在日本打造了一个新的职业,这个职业叫作“善终守护师”。
为什么柴田久美子会走上这条道路?根据她的回忆,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的离世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她说:“父亲的离世是我从事善终守护的原点。
小学六年级她的父亲被查出胃癌,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他去世那天,房里的纸门透着微光,许多大人都围着卧病在床的父亲,他跟每一个人道谢,最后握住作为幺女的我的手,微笑着说:‘谢谢你,小久。’
过了一会儿,他的手冷了、硬了,眼睛再也没睁开。那次我体会到了死亡的动人,父亲的死亡教给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即使人生有99%的不幸,临终时若能获得人生最后1%的幸福,这样的人生就算是幸福的。”
父亲临终时候说的那一句“谢谢”,给她带来了一生的安慰,让她觉得死亡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是一件充满了光辉、充满了爱意的一次重生的机会。
书中用许多个案例告诉我“善终守护”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一起在老人即将去世的时候,送给他们临终的关爱。
倾听老人的讲述,不停地抚触老人肌肤,安抚老人孤独的情绪,用你可以的,没问题,这样的话语,让他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与临终者同步呼吸,让他们很快安静下来,不在产生对死的恐惧,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人肯定,她会把临终者抱在怀中,最终老人在她的怀里安详离世。
柴田久美子说,幸福的死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有梦想,就是这个人能够给其他人,给他的子孙、给这个社会留下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他要有梦想,他曾经为梦想奋斗过;第二个,就是有人支持他最后的生活,他最后这段时间不是孤独的,是有人陪伴的;第三个,就是有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他自己依然能够做出决定。
中年之后面对死亡这样的话题,也逐渐慢慢接受和不在恐惧,人难免一死,有时候和朋友聊起来这个话题,常常会说,生命走到最后的终点,最好的结果就是在睡梦中安然离去。
记得有个朋友曾经和我描述过,当年他八十多岁奶奶去世的情景,她像往常一样,每天下午都在阳台的摇椅上晒太阳,平时一个多小时就自己醒了,那一天她却在也没醒过来,她人生最后的谢幕,是夕阳照射在她挂着淡淡微笑脸庞。
当一个人放下了对生的执着,接受了事实之后,才能坦然地与家人告别,卸下肉体安然离去。有一位哲人曾经讲过:“一个人死的样子就是他生的样子。”你这一生是怎么活的,你到最后那一刻大概就是怎么死的。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朋友的奶奶那么幸运,多数人都会在医院度过痛苦的人生终点,家属会追求延命治疗,最后人在浑身插满管子的痛苦中离去。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曾给两个女儿说过,等我老的那天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让我临终前在去饱受痛苦,就让我安静的离开吧。
女儿们哭的稀里哗啦,她们说不能眼睁睁看着我离开,我知道劝她们放手太难,但是我也告诉女儿,你们到时候有自己的事业和儿女,我不但要独自承受痛苦,还会成为你们生活中的负累。
接纳死是需要勇气的。我只能劝告女儿,比起重病时花天价的费用让我浑身插满管子,带着最后的痛苦离开,不如在我活着的时候,好好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过好你们的一生,陪妈妈走到漫长人生谢幕的那一刻,妈妈才能在摇椅上,幸福安详的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