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幼儿说生活家婚姻育儿
教育撒谎孩子,目的不是揭穿孩子,而是找到道德答案

教育撒谎孩子,目的不是揭穿孩子,而是找到道德答案

作者: 幼儿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09:55 被阅读24次

    当孩子撒谎,你是怎么做的?

    记得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从书包里掏出一颗水果棉花糖递给他妹妹吃,他说是幼儿园某位小朋友送给他的。嘴馋的妹妹甜甜地向哥哥说“谢谢”,儿子笑眯眯地说:“我是一个好哥哥”,似乎跟自己说,也似乎在告诉旁人。一连好几天放学后,儿子总会从书包里掏出一颗棉花糖。以至于他妹妹只要一听到开门的声音,就兴奋地跑到门口等待,一见到哥哥就开心地冲上去拥抱哥哥。

    第三天晚上,我发现了儿子的小秘密:当时他正悄悄地从厨房走出来,小手紧紧地拽着什么,他急匆匆地离开厨房,最后神情有些慌张地把手里的东西藏进书包。我困惑地进了厨房,扫视了一遍,发现橱柜的门留了一条缝,我打开了橱柜,看到棉花糖已经少了一半的糖果罐,我明白了一切。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5岁的孩子已经重视名誉感

    我把他的行为表现反复地在脑海中播放……最后我想起了美国芝加哥发展心理学研究专家亚力克斯·萧的研究理论: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重视名誉感,部分孩子更早就开始。那么小孩子心中的名誉感是怎样的?孩子感觉到被人认可、被人重视、被人崇拜,从而获得自我满足感,那么他便迷恋上这种自我满足感。

    比如一位小女孩被小朋友羡慕“发夹很漂亮”,小女孩可能便爱上了戴发夹;

    又比如一位小男孩帮老师收拾玩具而被老师赞扬,小男孩可能便爱上了帮老师收拾玩具;

    再比如两个孩子在众人面前跳舞,一个孩子被人称赞,另一个孩子没有,那么这个没被称赞的孩子便感觉受伤;

    当一个孩子因为剪了一个不好看的发型,而被嘲笑为“锅盖头”之类的称呼后,他便可能着急地让父母给他改发型……

    儿子因为棉花糖不舍得吃而给妹妹吃的“好哥哥”形象而满足,“好哥哥”的名誉感驱使他撒谎,偷拿糖果。

    但是,我该不该揭穿他呢?

    ▷孩子名誉感破碎的负面危害?

    大部分人,都有在他人面前保持美好形象的心理需求,孩子5岁后也开始重视这种精神需求,孩子们会很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名誉和形象。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经说,克服羞耻感,是学龄前儿童的重要任务。背后也是美好形象的名誉感在起作用,那么沉重的羞耻感会让孩子的自尊受伤。倘若一个孩子努力地在别人面前塑造一个美好的形象,如果父母直接揭穿,破坏了他塑造的好形象,后果会如何?有两种后果,一类孩子会下意识地抗拒父母的教育,对父母有怨恨情绪;另一类孩子会接受父母的教育,但孩子内心会很受伤,部分孩子会因为严重的羞耻感而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有一位妈妈曾经给我说过她与儿子的经历。

    有一次,她4岁的儿子从幼儿园拿回一张“劳动能手”的大红奖状,高兴地跟家人说:“老师说我很棒,给我发了奖状!”但是当这位妈妈接过奖状一看就感觉不妥:奖状的名字被黑色的画笔涂黑了,旁边儿子的名字是幼稚笔触写出来的,她很明显地能看出是孩子自己的字迹。这位妈妈立即生气地指着儿子的名字说:“你是不是偷了别人的奖状改成了自己的名字?你为什么这么坏?”孩子吓坏了,生气地抢过奖状跑进房间爬进了床底,在床底下,他一边哭一边把奖状撕碎。家里人劝了很久,最后妈妈向孩子道歉,孩子才爬出来。但是孩子一直哭着自责:“我是个坏孩子,我不能上学了……”小男孩当天夜里便开始发烧。很明显,这位妈妈对孩子做了不恰当的应对。

    其实,即使是5岁前的孩子,父母过于粗暴的批评方式也不合适,而是要找到适合孩子、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

    ▷为保全名誉感,我给儿子故事教育

    第四天下午放学后,毫无悬念地,他又“送”了一颗棉花糖给他妹妹,再次得到妹妹的兴奋反馈后,他高兴地跑到我面前,跟我说:“妈妈,我是个好哥哥,妹妹很爱我……”。我没有回应,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松鼠捡松果”的儿童故事。故事教育常被人誉为“最不被孩子反感的教育”,父母轻松,孩子也喜欢,无论用于教育什么年龄的孩子都合适。

    儿子听到的“松鼠捡松果”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森林里,一棵很大很茂密的树上,住着松鼠爸爸、松鼠妈妈、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秋天到了,松鼠爸爸和妈妈每天勤劳地捡松果,为过冬储藏食物。为了不让两个嘴馋的孩子提前把松果吃光光,松鼠爸爸和妈妈把松果藏在家里不容易发现的角落里。但是有一天,当松鼠妈妈储存食物时被松鼠哥哥发现了,从此,他会趁爸妈不在时就躺在松果堆上大啃,他有时还会拿一两颗给爱玩耍的松鼠弟弟吃,并且神气地跟弟弟炫耀:“我是爬上高高的树采摘的”,松鼠弟弟很仰慕。

    我问儿子:“松鼠哥哥偷吃松果,还跟弟弟撒谎,它这种行为对不对呢?”儿子坚定地摇头。

    我问为什么。儿子说:“松果是为了过冬准备的,偷吃了冬天就没有了,偷东西不对,如果想吃就直接告诉爸爸妈妈。”

    我又问:“那么,你觉得松鼠哥哥该怎么办呢?”

    儿子说:“松鼠哥哥应该跟爸爸妈妈道歉,还应该勤劳地跟爸妈一起去捡松果……”

    我称赞他说得很对。

    至于棉花糖事件呢?我故意没提。

    ▷儿子的道德答案

    临睡前,儿子自发的举动让我既欣慰又温暖。他从厨房把糖果罐抱出来走到客厅,跟我和他爸爸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最近从家里拿了一些棉花糖,骗妹妹说是同学送的,因为我想当一个好哥哥,让妹妹高兴。我以后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

    然后他又转头对他的妹妹说:“哥哥从今天起就没有糖果了,你还爱不爱我呀?”他1岁多的妹妹一本正经地说:“爱!”儿子憨憨地笑了,然后便高高兴兴地牵着他妹妹玩玩具去了。

    教育撒谎孩子,目的并不是揭穿孩子的谎言,而是要帮孩子找到心中的道德答案。这样的教育才深刻!

    关键字:撒谎、名誉感、幼儿心理、故事教育、早期教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学习国外心理学家们知识,分享科学、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撒谎孩子,目的不是揭穿孩子,而是找到道德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jb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