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靓
唐代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初唐大体从618年唐代开国,一直到712年开元前夕。这个时代基本属于,诗歌探索阶段。李世民鼓励诗歌创作,与宫廷诗人频繁唱和,逐渐涌现出了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顺便一说啊,他还是上官婉儿的祖父。
另一边呢,则是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革新派,卢照邻、骆宾王擅长歌行,王勃、杨炯擅长五律。卢兆麟 “有行路难,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王勃则有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与初唐四节同期的还有“文章四友”,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就是其中之一。大概武后时期,台阁诗人宋之问沈佺期改革上官体,在初唐四杰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五律的定型。
他们的名字有点陌生,但是那一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便出自宋之问。
沈宋同期还有一个不太受重视的民间诗人,他在登幽州台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他就是陈子昂。
这时候已经是初盛唐之交,扬州有个诗人,名叫张若虚,写下了《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名篇。
类似的诗风呢,还有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正是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诗歌题材摆脱了宫廷唱和,境界大开,又进一步呢,发展了歌行体,以及创造并且完成了律诗,一切都在为盛唐气象的出现筹备妥当。
盛唐大体从玄宗开元到代宗大历年前约50多年。这个时候有多精彩?
张九龄为相,取四方贤才,诗歌彻底打破之前由宫廷文人主持的局面,四散天下的各地才子登上了诗坛,争奇斗艳,《河岳英灵集》中说既闲新声附小,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给你们细数一下,一派是山水诗人。
有被称为诗佛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还被同时代的人称为诗将。
另一位代表诗人孟浩然,人们评价他是“天下称其尽美”,美的为他写尽了有多可怕。
除此之外,还要写下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的常建等人。
另一派则是边塞诗人,他们都是自负豪侠型的才子,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七绝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的高适。
还有岑参、王之涣、王翰、崔浩他们等等呀,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千古名篇。
当然,盛唐乃至整个古代都不得不提的两座顶峰也在这个时代出现:李白和杜甫。一个是浪漫至死的谪仙人,另一个是忧国忧民的杜拾遗。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交相辉映。可以看到,李白、杜甫都是在继承初唐乃至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经过了千锤百炼,一只炉火纯青。
现在回头看,整个盛唐的出现过于迅猛凌厉,甚至是过早地到达了顶峰,以至于一场安史之乱的浩劫之后,整个诗坛也逐渐衰落。
接下来中唐。大历到文宗太和,约70年的时间。
首先登场的是大历诗人,他们基本处于从盛唐向中唐的过度的群体。安史之乱之后,衰败情绪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已经不太有盛唐那种昂扬的自信,逐渐变得内敛。代表呢,有大历十才子,比如说写下了“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韩吰等。
“春潮带雨晚来急” 的韦应物。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的刘长卿。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的李益。
都是这个时期的诗人。
经过大历之后,迎来一个新的。产生两大诗歌群体,一个是以韩愈,孟郊为主的诗派,他们写诗讲究笔补造化,要写的雄奇不凡。
另一个呢,则是以 元稹,白居易 为主的诗派,苏轼说他们是元清白俗,也就是写诗要浅白通俗。
这两个人还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改革诗歌,那个写下《悯农》的李绅也是这一派的。
这两派啊,其实都是在学杜甫,韩、孟学它的奇崛。元、白学他的写实。
杜甫,不愧是杜甫。
还有刘禹锡、柳宗元,两个始终被贬,落破不堪的人,一生都在寻找归处。
从最开始和韩愈相熟,后来被贬,柳宗元病亡,刘禹锡照顾遗骨,整理遗作。遇到了白居易,写下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个遭遇可以说很心酸。
另外这个时期也产生另一个天才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出自他手,可惜他只活了20多岁就去世了。
中唐整体都在尝试复兴诗歌,但也只是短暂的。传奇小说等形式在这个时候呢,就开始繁荣,甚至词也开始出现,就是说明文体替代要开始了。
晚唐大体从836年至907年唐朝灭亡,这个时期唐朝覆灭之势已经很明显,朋党之争,藩镇割据。
很多人或者投身幕僚,但报国无望,或者隐居深山不问世事,总体的情绪都非常悲观。
这个时期的代表之一是杜牧,他因此写了很多咏史之作,“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同样投身幕僚的还有李商隐,他的一生几乎都因为牛李党争而发生改变,也因此郁郁不得志,写的诗歌都会涩难懂,让人猜来猜去,就是他身处于夹缝之间的一个结。
这两个人成为晚唐的两座小高峰,和李白、杜甫相呼应,所以呢,也叫小李杜。
另一方面啊,这个时期就是出现了很多隐士诗人和苦吟诗人,他们或是僧人、隐士,或是仕途落魄的底层学子,比如贾岛。
晚唐乃至五代十国,还值得提一提的呢,是出现了花间词派。温庭筠和韦庄。温庭筠有名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其实词从中唐就陆续就多了起来,比如说白居易的《忆江南》,刘禹锡的《竹枝词》,以前人认为词不雅,所以文人不太愿意写,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直接影响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创作。
进而到宋,词成为了文坛主流。
回顾一下整个唐朝,诗歌是在不断继承前一代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并且跟随时代变迁而演绎,产生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是如此的繁荣诗词、散文、小说全部登场,直接影响了后世上千年的文学发展,也怪不得不断有人想要回到大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