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中莹老师李艳老师分享第一天

李中莹老师李艳老师分享第一天

作者: 笑嘻嘻_6303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22:40 被阅读0次

1.用正向得语言,积极热忱的态度多给孩子建造创设美好未来的景象,让孩子对未来有期待和渴望。

而不是通过说未来压力有多大,竞争有多激烈来恐吓孩子,企图让孩子好好学习,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不良情绪,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到未来。

2.孩子不是问题,孩子是未来。

3.案例  十八岁的孩子给老师发信息说要离家出走,跟老师征求解决问题的建议,而拒绝和父母沟通。

老师问妈妈:如果你的孩子可能考上大学,也可能上不了大学,你还会爱你的孩子吗?如果你的孩子注定不能有成就,你还会爱你的孩子吗?

我们做妈妈的答案毫无疑问都是爱,当然会爱。毫无疑问会爱。

那为什么我们却看到的只有成绩,只有听话懂事,只有学习的机器,而不是孩子本身呢?为什么不能耐心的听听孩子的心声,看看他的需求。我们不是要做一个好妈妈,一个正确的妈妈,那是自恋型妈妈,不是我应该做很多,付出很多,牺牲很多,你确定你的牺牲孩子承受的起,你确定你的辛苦给到孩子的是助力而不是压力,你确定你做了那么多不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不是威胁孩子听话乖巧的筹码,你要的到底是一个挺好的孩子,还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如果很久以后的未来,我们的亲子关系依旧很亲密,很和谐,那就是成功的关系。

时间所有的关系都是以相聚为目的,除了亲子关系。孩子在长大的过程,就是与孩子逐渐分离得过程。

所谓的叛逆,就是孩子不听家长的对,和家长对着干。那我们凡人看到的冲突矛盾背后正面的意义呢?

不听家长的话,我行我素,那他总得思考和选择我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来赢了家长,被孩子赢不是一件很光荣得事情吗?和家长对着干,说明他需要在学习尝试的过程中实践,不管代价如何,他总会在做事中有感悟和收获。

不要给孩子创设青春期就是叛逆的言论环境,这有可能是孩子故意没事找事得借口,你说我青春期,我就叛逆给你看。

创设一个青春期是大脑最发达,最活跃,学习东西最快,思维最敏捷得时期,让孩子有信心穿越这个时期。同时青春期也可能是孩子找到未来感兴趣可发展方向的时期。

案例二  一群孩子吐槽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是孩子学习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优秀的妈妈都是相似的,不好的妈妈各有各的作。

估计很多妈妈听到这句话都快要炸了,直呼白眼狼。

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做了多少事,而是做了多少有效果的事。

不一定做的多就一定效果好。可能做的少效果才好。

也不要用好妈妈来限制自己,你可以一边懒一边还是好妈妈,因为决定效果得是孩子,而不是你本身。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能照顾本人人生的能力。

案例三  李老师儿子上幼儿园时面临给老师打招呼的问题。大部分的家长是“你怎么这么没礼貌,给老师打招呼啊”,李老师得做法是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与生活中各类常见人物打招呼问候得能力。

以培养孩子能力为导向,而不是以问题的答案为导向。

告知答案可能会让父母得到一时的权威得厉害的体现,但是孩子不一定接受且做得到。比如“你要有礼貌”就是问题的答案,孩子学会了吗?以游戏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培养孩子打招呼的能力,这就是以培养能力为导向。

案例四  李老师得孩子在五年时宣布作业与妈妈无关。自己通过用作业帮搜答案得方式解决问题。

借助网络得到答案本身就是孩子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这是值得肯定的事情。通过答案来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是很不错的。不要看到孩子搜答案就谈虎色变。

李老师通过让孩子给自己讲题得过程不仅检测孩子是否掌握,同时也培养自己表达,思考输出的能力。

老师说接收信息的点在耳朵后,输出信息的点在太阳穴附近,中间经过了大脑得思考和加工。

关于游戏。游戏中的孩子不是在建构自我就是在重建自我。可能在真实环境中不被接纳,不被看见和关注,在游戏里可能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家长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我们没有给到他?而不是一刀切断掉游戏,有时候断掉得可能是那个还没有建构好的自我。

学习和游戏可以是有机结合得。做作业也可以变得很有趣,为什么一定要严肃沉闷得学习呢?这样的认知到底是从哪来的,你允许自己,孩子快乐愉悦得学习吗?

十到十八岁孩子出现的问题已经是早年教育的一个结果了,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契机培养孩子相应的能力。

比如较小得孩子的表达情绪感受的能力?她给我分享了糖,我很开心。他拿走了我的玩具,我很生气等等。还有说出自己生理需求得能力,我想拉粑粑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中莹老师李艳老师分享第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kf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