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常常听到一个词叫“有趣”,比如有同学常说我想找一个有趣的人做伴侣,他可以没什么有钱,但一定要有趣。前不久在马哲课上也有同学分享关于生活是什么?他说生活就是有趣地活着。
那到底什么是“有趣”?
以前我只是简单地将“有趣”理解为幽默,认为一个说话幽默、会讲段子的人就是一个有趣的人。
但如此显然将“有趣”狭义化了,“有趣”绝不仅限于此,有时一个会讲段子的人不一定真是一个有趣的人,反之,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或许在生活中是一个有趣的人。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也说:你变得有趣,生命也会开始对你感兴趣。
面对新事物,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一般是这样的:
冒险——投入——成功 ——收获
或
冒险——投入——不成功——乐趣和智慧
而无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
冒险——担忧被迫——成功——更大担忧
或
冒险——担忧被迫——失败——恐惧
作者用一个小故事简单地向我们展示了有趣之人与无趣之人的差别:
在一次周日郊游中,小明和小强同时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只有一条通往目的地,而另外两条通往不知名地方。由于时间充足,食物和水也够,小强打算随便选条走走看,走错了大不了再返回,就这样他走错又返回,直到走最后一条路,但是他却兴致勃勃,告诉朋友们他在路上遇到的美景,建议下次可以去另外两条路郊游。而小明却纠结地站在岔口,害怕走错路选择在原地等待路人之路,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人经过,最后他犹犹豫豫内心焦急地选择一条来走,结果没走错,他更懊恼了,认为他浪费了时间,还是原地等待好。最后小明认为这次郊游真是事事不顺心,而小强去认为这真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在生活中,你更像小明呢还是小强呢?
以前,我其实是不敢尝试新事物的小明,面对变化,我宁愿选择原地不变动,面对两条路,我更倾向走常走的路,不会想到去探索去尝试。
我现在以及前四分之一的人生是呆在自己的家乡,在这里成长上学,但有人问我所在城市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却答不来,反而来这里上学的省外同学对这里的美食景点如数家珍,无论多么偏僻的地方都知晓。
对此我佩服无比,我开始反思自己,我为什么没有一颗探索的心呢,我对什么感兴趣?
2
我很羡慕那些多才多艺的同学,会摄影会书法会弹琴会跳舞等等,特长一箩筐,反观自己,每次特长栏都是空空如也。
也许以前我会以自己家境不好没条件学习为理由给自己找借口,但现在这借口站不住角了,学习一门技能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我们还是不能以借口为生,得多问自己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在哪里?
我曾是一个“无兴趣”一族,周末去玩不?不,没兴趣。讲座去听不?不,没兴趣。如今想法改变,有了很多兴趣,但我又是一个“不投入”一族。
仅仅有兴趣的话会成为一个“开始爱好者”,会开始很多计划,没有善始善终,然而兴趣加投入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禅?
禅师答: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便是禅。
禅很简单,便是做一件事情时全情投入。
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我发现为什么我会成为一个“开始爱好者”,因为我太注重结果,如果得不到回报,我就失去了兴趣,却忽略了过程中的快乐。
快乐就是快乐,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早起早睡,为什么打算考雅思,其实答案很简单,现在我想全情投入做一件事,我不再去想我会得到什么结果,只想感受下这过程的快乐。
以前我觉得我是个路痴,这是件麻烦的事儿,但现在想想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走错路了就走错了吧,这样一生中我的双脚又多踏过了一条路,多么开心的事情呀!
当一个人为了工作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
何尝不是呢,所以我的博士导师非常不喜欢我们说为了毕业而做实验写文章,建议我们注重研究过程的快乐。
总而言之,“有趣”的秘诀是什么呢?
首先,对很多事情保持一颗好奇心,变成“感兴趣”一族。
然后,全情投入去做。
二者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
而生活由体验组成。
是苦是甜,体验都在,何乐而不为?
当然不能矫枉过正,不考虑结果,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