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午空闲时间里,读周卫英老师今天写的两篇文章,带给我不少收获,其中包括周老师说的“犯错” 。
我的收获是什么呢?
第一,得到了周老师的智慧布施。他主张要广泛学习有益提升自己思想的知识,专注与广泛不相违背,相辅相成。
第二,老师让我知道自己的错误太多,要减少犯新错误,杜绝犯旧错误。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总把冒号引号的用法弄错,就得时刻警示自己细心,再细心点。
第三,竟然没发现老师一点错,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呢?如果及时反省、警觉自己的错误,也算是收获吧。
2.
读周卫英老师的第一篇文《觉醒者(二百五十五)——再谈“博”与“专”》,他文中的每一句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思;让我悟。
比如:
“广泛与专注应该兼顾,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没有年轻时的好奇,对各种学问的探索,各种事物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有中年以后的不惑和专注。”
我留言: “老师的智慧文字很贴切实在。希望自己还有点好奇心去接触道、儒和佛的知识,以前不知道学习,以为这些很神秘,不是常人学习的,以为枯燥无味。
现在才知道它们都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不敢求得专注,先广泛学习一下是我的需要,现在才知道艺术、生活、信仰、文学、哲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样,学习的、需要思考的知识面确实得宽广,静心尽力吧。
自己太贫乏了,力求自己在所有学习的过程中专注学习,因为学无止境呀!”
周老师: “广泛的极致就是专注,而专注到炉火纯青,又会回归广泛。超越广泛与专注之间的鸿沟,把它们完全融会贯通,才是一个智者的境界。”
我: “智者的境界令人神往,我唯有专注学习,别无他法。虽不能做到极致,但求不虚度光阴,岁月静好安详吧。谢谢老师的智慧布施!”
于潜心思索的状态中读完了文章,确实没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
3.
待读到周老师刚发布的第二篇文《日改一过(二十二)——一犯再犯》时,不得不检讨自己——我看文章的眼原来一直是“马虎眼” 。
周老师:“今天又打错两个字,被陶语指出来。把‘广泛’打成‘广范’,‘反之’打成‘反正’。”
我留言: “‘广范’ ,当时我发现了,怀疑自己孤陋寡闻,以为它是佛系词的表达。
我读了,可是也没发现老师的错,感觉愧疚,说明自己有严重的思维惯性,脑子里贴了一个标签: “周老师怎么会有错字呢?”
我的错,是迷信老师不会犯错。
一看周老师的《日改一过——(二十二)——一犯再犯》才知道,原来他自己确实是没检查出来。
看来,老师是在打字的时候出的错,只是一时半会难以全部发现。
还是陶语厉害——火眼金睛,她一下子就发现了两处错误。这是她修行得来的功夫,是大爱大美的再次体现。(她常常做我们的幕后校对老师。)
周老师说的第二个错误,我回头去文章里找了好一会才发现 “反之” 在哪个地方。(原来是周老师误打成了 “反正” 。)
我反思: “读老师的文章,我是认真的呀,难道是只注重领会其文的哲思哲理而忽视了细节问题?
看来,以后在阅读文章时,我得细致专注才是。”
4.
一个上午,没学习几篇文章,但有了些收获就好,毕竟能认识并及时纠正自己的 “马虎眼” ,即便多花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