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蚌埠讲《孔乙己》有浅显易懂新发现 求您批评
明天上午,我在蚌埠讲 《孔乙己》。
第一,我讲的是鲁迅先生和孙伏园先生所说的本文的“原义”,即本来想法。正如我所讲的 “生命匆匆、生命刹那、生命脆弱短暂” 恰恰是朱自清先生《背影》本人的本义,因而“生命匆匆、生命刹那、生命脆弱与短暂” 是《背影》 的基本解读、基础解读。其它任何对于《背影》 的解读(如愧疚、懊悔、早行孝 ”等等) ,只有建立在以上这个基本、基础解读之上,才好理解,才更加动人心魄。
第二,循此原义 (本来想法),我有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新发现。至少是我的阅读涉猎中,没有读到别人有这样的发现。我的这个新发现,也许会令您惊奇、惊掉眼珠子。
第三,尤其重要,既是鲁迅先生的原义、本来的自然想法, 正如“生命匆匆、生命刹那、生命脆弱短暂” 恰恰是 朱自清先生《背影》的本义。 那么,初中孩子自自然然极容易理解,因它浅显易懂。绝非猎奇、求奇。
第四,真诚、由衷期待您批评。
是文本本身的意义,才决定了文本的教学意义、学生意义。文本本身的意义,是文本教学意义、学生意义的基础和起点。而不是相反。不是教学意义、学生意义决定了文本意义。
如果,对于文本的意义,还没有确当、深入、精微、透辟的把握,没有对于文本的高屋建瓴的洞悉,何谈其教学意义、学生意义!那些脱离文本意义、或者试图把文本意义固定于一、或者觉得中学文本太简单浅薄因而没什么,而大谈教学意义、学生意义的想法、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空中起楼宇”, 甚至是,这些人们,您,因“无知而无畏” 。您对经典文本无敬畏、您大无畏!
小心,有这样一些人,自己都没有精微、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却自负地以为自己读懂、读透,或者认为中学经典文本太浅薄、没什么。于是,就胆敢写文章、到处做演说,“无知者无畏地” 大谈尊重教学意义、大谈让学生自能读书、大谈中学教师不能搞学术,贬低同行深入、精微解读文本的最基础性、最根本性的追求;还批评同行对文本进行更精微、深入的解读,是什么忽视学生和教学,是忽视语言文字、是炫耀、是表演、是不朴素等等。
其实,正是这样一些人不思进取,或者无能进取,自卑而又自负。
其实,这些人,隐藏了两个“不敢告知天下语文人的隐秘”。第一个隐秘是“自卑 ” ——他们除了照本宣科和照搬教参(教参正确可照搬,若教参不确,不可照搬;教参仅仅是参考) ,这些人自己并不真懂文本;自己也不会读书。太多大学语文教学专业的教授、语文教育学博导,既不会解读中学文本(哪怕初中文本也读不透) ,又几乎上不了或上不好一节中学语文课,但是却觉得自己是什么“中国语文教育家” 。
第二个不可告人隐秘是,一些人的“我的奶酪动不得” 。这些人,在解读和教学上,照搬教参,克隆他人,不思进取。同行对文本的精微解读和教学,更为深刻,超越了这些人的解读和教学,显出了这些人原来解读和教学的浅薄,彰显出他们原来并不透彻地真懂某篇文本。而此课,又恰好可能是他们的代表课、代表作,或是他们影响较大的课、作品。于是,这些人就打压别人,说人家是什么“装神弄鬼” ,是什么“强制解读” ,是什么“脚踩高跷” ,是什么“ 不顾学生” 等等。其实说穿了,这些人的心理,就是“我的代表课(作) 动不得”,“我的奶酪动不得”。
这些人,又万分自负,觉得自己既然是权威,既然是语文教育家,觉得中学语文文本“浅薄、没什么” ,于是就对中学老师颐指气使、指手划脚。
尤其可笑的是,自己都不会读书,却到处招摇、宣扬什么,“让学生自能读书” ;自己连一节中学语文课都上不了、上不好,还大言不惭大谈什么“尊重教学” 。
11月份,韩军在七地执教公开课,广东揭阳,河北唐山,辽宁盘锦,甘肃兰州,四川内江,浙江绍兴,北京师范大学。
12月份,韩军将应邀在全国四个省份的四五个地点讲学,讲公开课,讲四篇中外经典名作《孔乙己》 《药》 《我的叔叔于勒》《背影》 。
五地是,安徽蚌埠,山西太原,黑龙江哈尔滨,山东泰安,山西大同。
年关喽,供您玩赏,供您批驳,祝您快活!
谁也不敢自吹自擂、吹牛皮、标榜自己彻底读透一经典。韩军同样没彻底读透任何经典。 “读透”是终极词,我们只能相互接力、永远渐近、永远无法抵达。“智者千虑千得或一失”,大家诸位、所有语文人皆智者,唯老韩乃愚者,此实话,非虚假谦辞!然而 “愚者万虑万失或一得” 。老韩仅给您呈上 “一得” 。老韩的《背影》《老王》《雷雨》 《药》 《我的叔叔于勒》《赤壁怀古》 等等可能已呈上“一得” ,通过《孔乙己》 ,老韩再给您呈上“一得” ,求您教诲,求您批驳。批驳者,您准备好了吗?
明天蚌埠讲《孔乙己》有浅显易懂新发现 求您批评 明天蚌埠讲《孔乙己》有浅显易懂新发现 求您批评 明天蚌埠讲《孔乙己》有浅显易懂新发现 求您批评 明天蚌埠讲《孔乙己》有浅显易懂新发现 求您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