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读后感
《终身成长》这本书早就在我的购书单里,只因读书进程太慢,它一直处于欲购买状态,没想到假期学校会发这本书,有种意外之喜,同时也在倒逼着我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成长了。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标签都会扰乱你的思绪:当你被贴上肯定的标签时,你害怕会失去它;而当你不幸被贴上否定的标签时,你会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
我们常说不能随意的给人贴标签,主要指的是负面的标签,这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说“你真笨”“你很蠢”等等,会让孩子在这样消极的心理暗示下,越来越自卑,可能真的会越来越差。
我们要对孩子多一点赏识和激励,要多夸一夸孩子。比如“你很有才能哦”,“真有天赋”,“你真聪明”等等。
当孩子经常被人夸很聪明的时候,他是非常开心的,希望自己一直聪明下去,一直被认可。他们会很努力的保持这种状况,无疑,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但是这些夸奖,也是一种贴标签,有时它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如同说这个孩子“你真笨”一样。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被夸的孩子,他们往往是焦虑不安的,他们不敢面对挑战,特别害怕出错或失败。“他们对有挑战性、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的新任务表示拒绝。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以避免别人对他们的才能提出质疑。”
曾经班上有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女生,我几乎看不到她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我很好奇。她说,有些答案我不确定,我怕说错,被人嘲笑,老师,我是不能有错的!她是个非常懂事又刻苦学习的孩子,老师表扬她,家长也经常拿她比做“别人家的孩子”,她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在她的认知里,她是优秀学生,她是不能有错的。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不好。她是这样说的,“我觉得我很累,每天都活得很辛苦,我不敢有一点松懈,我不敢有玩的时间,我要一直保持刻苦学习的状态,我害怕我一松懈,就会被别人赶超,我就不再是大家心目中优秀的学生了。”
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帮到她,我只能在她考了全年级第一时,笑着对她说,“你不用考第一的,我希望你可以把精力分一点在其他事情上,比如做手工、画画等。有时间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吧,让自己放松一下。”
这位女生应该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当她被贴上肯定的标签后,她一直在努力地维持这个状况,很辛苦,精神压力也很大。有段时间她的学习成绩还下滑很大,睡眠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和家长一起努力去开导她,让她平和心态,只关注自己,不要在意他人说什么,我们不再给予她任何压力,不再关注她的学习成绩,只关注她每天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与同学相处得是否融洽等等。
后来她的状态才慢慢好转起来,成绩上升了很多,整个人也开朗了。她说,“我现在感到比较轻松,爸爸妈妈都很关心我,每天都关心我过得是否开心,在学习上不给我任何压力,我也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失败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这是他们不愿面对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想着如何做,才能确保自己一直成功。这是很难的,也是很痛苦的。没有谁会一直成功,因为失败,因为犯错,我们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创伤,“既然没有能力,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
与其做无谓的挣扎,不如安于现状,接受事实,然后另辟蹊径,比如抄袭作弊,窃取他人智慧成果据为己有,通过欺骗的手段达到自己所谓的“成功”。
他们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
比如,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的,谁谁比我考得分数还少,他做错的题目比我还多,他写的字比我的更丑等等。他们总是在与比自己差的人身上找回自尊,“我比他还是强一点的”,这就是他们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方法。
还有就是“错误归因”,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比如外部环境因素:天气不适宜,场地不适应,噪音干扰等等;比如人为因素:评委不公正,团队不合作,自己身体状况出问题等等。
言下之意,失败不是因为我不够聪明,不是我能力不够,也不是我不够努力,一切都不是我的原因。不从自身找原因,不敢去正视自己的不足,就不会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从失败中学会宝贵的经验教训。“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对他们来说,真的太难了!
固定型思维模式,看重的是个人的成功;成长型思维模式看重的是个人的成长!
这让我想到网红大爷王德顺,79岁走T台,被调侃为一夜爆红的最帅大爷。他却说,为了这一天,他足足准备了60年。
24岁当话剧演员,49岁创造造型哑剧,50岁走进健身房健身,57岁走上舞台,创造“活雕塑”,70岁开始有意识的练腹肌,79岁走上T台,开挂人生……王大爷表示他还有追求!
王大爷应该是具备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他在不断的挑战中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他在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于是成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让自己在不断的努力中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聪明,人生越来越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