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语言”中,还有一种叫“肯定的话语”。
这一表达方式很多人都格外在乎。在孩子渐渐长大之后,这个爱的语言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肯定的话语”内涵很丰富,如认可、赞赏、鼓励、包容。只要你的话语中带着这样的情感,对方就一定会感到爱。配偶之间互相需要,孩子对父母也有殷切的需要。
很多家长,都会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出与“肯定的话语”截然相反的话,家长们自己在成长阶段也听到过许多来自老师或父母的含有否定、贬损、失望的话,我们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这样讲话,却偏偏学会了这样伤人的表达。
要知道,对一个人来说,被认可和被肯定是他的核心需要,特别是获得重要关系人的认可和肯定,甚至是很多人一生的隐秘追求。
父母当然是孩子的重要关系人,来自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养料。有了这些,他就会不畏艰险、不怕挑战,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愿意挖掘自身的潜能。
总之,他会因为不怕失败而变得格外勇敢。
一位妈妈分享到:我儿子小的时候,当我告诉他:“宝贝,妈妈上班回来本来很累很累,可一看到你,就一下子不累了。你说说,你为啥这么厉害啊?”
我儿子喜滋滋地说:“妈妈,因为我想你了啊!”
他当然回答不出我的问题,但他一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因为“妈妈一看到我就不累了”。
他长大之后,我们常常会聊聊影视剧或时事方面的话题。每当他发表了观点后,无论是否和我一致,我总会强调:“儿子,你的这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你这么爱思考让妈妈很开心。”
儿子喜欢和我聊天畅谈,和我们有共同爱好有关,也和我总能对他说出“肯定的话语”有关。
很多时候,我们要发自内心地、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对孩子的赞赏和肯定,孩子不会因此骄傲,只会在感到被认可之后,内心安定,更加上进。
用语言表达欣赏的前提是,父母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如果你觉得自家孩子样样不如人,看不到孩子任何的闪光点,就很难说出“肯定的话语”。
经常有一些母亲因为和孩子冲突不断而向外求助。听她们讲自己的孩子,简直是“恶贯满盈”——这不好那不好,似乎她们全靠伟大的母爱在维持这段关系。
但是,见到孩子本人后,我们经常会惊叹,这么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妈妈怎么就看不到呢?这些孩子值得夸赞表扬的地方太多了,他们却很少被母亲和父亲肯定。
有位妈妈的话特别有代表性,她说:“每到我儿子睡着的时候,我最爱他。看着他的小脸,那么天真,那么安静,我心里有浓浓的母爱,可他一醒来,一闹腾,我就烦死他了!他怎么就那么不听话,那么不乖,我真的好绝望啊!”
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不认可就源于和这位母亲一样的想法——孩子没有按照我的意思来,如果他/她可以一直像“睡美人”一样,不折腾、不调皮、不捣蛋,我是可以爱他/她的。
你是否问过自己,这样的孩子真实吗?还是活生生的人吗?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或哭或笑、或吵或闹,这才是生命本来的样子,可以稍加规范,但接受和欣赏才是家长最需要做的。
想要看到孩子的好,就必须先把那些“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扔到一边,比如,常常困扰家长的:孩子学习不好,爱贪玩,经常被老师告状,吃饭喜欢说话,爱玩游戏……如果这些都是家长不能忍受的缺点、毛病,那夸赞孩子还真有点张不开嘴。
也许,学会把那些所谓的“好孩子”“乖孩子”“有出息”或者“像个男孩样”“像个女孩样”之类的标准统统扔掉,你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的宝贝:他/她是那么独特(也许不那么乖)、那么鲜活(也许有点调皮),他/她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有好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也许不能在和别人攀比的时候帮你占上风,但他/她就是他/她,独一无二,因着你所不能懂得的生命奥秘成为你的孩子。
这,还不够吗?还不够你用欣赏、探索的眼光看着他/她,并由衷地发出赞叹和肯定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