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梅子。
前几天是团队聚餐的日子。我和团队的另一个女孩都是都入职两年多了,为了恭喜我们入职公司满两周年,大家都举杯共饮。
席间,有人提议让大家都轮流说一下我们俩的优点。大家对我的评价是:
“认真、向上的心态;做事认真、坚韧、坚持长期主义;善于搭配,每天衣服穿搭都很讲究搭配,精致;温柔、认真;少女心,有一颗年轻的心态;生活过得很丰富;亲和力强,有母性光辉,贤惠”。
过程中,我听的很认真,我也很好奇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听完大家的评价,有些评价让我大吃一惊。
比如“温柔、贤惠、有母性光辉”。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温柔、贤惠,有母性光辉。
虽然我爱我的孩子,但是我对他们其实是比较散养,从小到大他们的起居我都不会管得很精细,我注重他们自己的探索。对待他们也会有“河东狮吼” 的时候。
而且在工作中我的同事是怎么看出来我贤惠、有母性光辉呢?他们说我坐在那工作的时候就很安静,外面笼罩着母性的光辉。
还有人评价我很坚韧。这点跟我自己的认知偏差也比较大。我从毕业后尝试了很多行业、职业、在其他兴趣爱好上也做了很多探索,但都没有坚持下来。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的坚持力不够。
但同事评价我坚韧,可能是他看到了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轻易放弃,面对难搞的候选人,难搞的业务总监的时候也不轻易放弃吧。
你看别人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自己其实是会有偏差的。
所以我在思考,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什么?是视角不一样造成的,还是我在别人那里是另外一面的自己。
01 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人是多面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我们在不同的人面前可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在自己亲朋好友面前我们会比较自在,会把最本真的自己表露出来。但在公司,在同事面前可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自己。
在同事面前也分什么样的同事?比如以前做销售带团队,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好强的,企图心强。和现在同事的评价又是完全不同。
因为销售团队你必要要绽放自己,必须要有目标感,才能搞定客户、搞定团队。但是现在做HR工作,更需要的是你的耐心、系统思考能力、亲和力等。
2、心境随年纪变化。随着年纪的变化,心境也会不同。年轻的时候年轻气盛,非要争个输赢。而现在,心态平和很多,也知道很多事情作为个体无能为力,现在的我允许一切的发生。
3、别人的评价是单一视角。同事对我的评价更多是基于工作中呈现出来的状态。这个视角比较单一,但人是复杂的,是多面,这就会造成这种认识偏差。
而通过这件事我也发现:
02 别人眼中的你不一定是你,你眼中的自己也不一定是你,但你眼中的别人可能是你!
“别人眼中的你不一定是你”意味着别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往往是基于他们的观察、经验、价值观和期望,是基于单一视角下,你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存在片面性、误解或主观偏见。
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你的某些行为表现或外在特征,而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你的内心世界、动机和真实感受。
“你眼中的自己也不一定是你”表示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也可能是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有时候当局者迷,我们自己可能更看不清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可能会受到自我保护、自我美化、缺乏自省等因素的影响,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过高或过低的估计,或者只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部分。
“但你眼中的别人可能是你”我们在观察和评价他人时,所关注的特点、行为或品质,可能反映出我们自身潜在的渴望、恐惧、价值观或未被意识到的方面。
比如,当我们强烈批评别人的某种行为时,也许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害怕自己也有类似的倾向;当我们欣赏别人的某些优点时,可能是因为我们内心也渴望拥有这些优点。
人一辈子都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过程。愿我们也都能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点亮【赞和在看】
关于梅子:
一位30+女性,创过业,打过工,希望拥有身心灵都自由的人生。信奉长期主义,终身成长,持续更新。
哈哈,看到这了,点个关注呗,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