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
意思是: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跳入死地的,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太在意自己是否能自生,强生之心太重,反促死之。
《学经》:
生死之间,有八字之机:生生、生长、生收、生藏,此八机者。轮回如四季,以其不自身,而得其生,以其唯自生,而得其死,其生之强大,其死亦颓然,其生之悠然,其以死为变,易而生之。
生与死之间,有“生生、生长、生收、生藏”的不同时机。这就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个季节的特点。不有意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从而得到生命的延长,如果一心想着自生,反而会导致死亡,生的有多强大,死亡就有多颓然,悠悠然而得生机,直到死亡的境地才看出其变化,懂的改变就能获得新生。
一个事物从生转变到死,一定有其迹象,为什么很多人察觉不出其迹象?
自我意识太重,人总是容易一厢情愿,总是容易产生妄想,总是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一个,其实呢,无论你承不承认,事物已经顺应其规律在发展变化,你能做的只不过是发现变化,并采取行动,否则,当衰败已成定局你仍然难以相信这是真的,甚至抱怨老天不公,这真是可悲可叹。
造成失败、衰败或者说“入死”的关键是什么呢?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生之不察
比如很多人做事,当出现衰败的现象时候,他们是不愿意承认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风光和获利,习惯于之前的惯性,认为反常的迹象只不过是一时的以外而已,甚至,他们都不会去调查事情的起因。
但是,不承认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而且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自身或者内部的团队身上。而这些人却会把问题隐藏掉或者推脱到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上。
就像一棵植物由于根出现了问题,叶子变黄了。他们不会去想想办法治疗植物的根,而是会把黄色的叶子摘掉或者把黄色的叶子刷成绿色的,这样就能在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以自欺欺人的方式谋求内心的心安。
但是,其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以至于使事情彻底恶化,直至事物的死亡。
生之不察者,或恶死,或利障,或私而成妄。草木者,其死愈近,其衰愈明;人则反矣,其衰显微,其饰亦至,使其衰不现,以至心安,其死愈近,则其生愈显矣,重饰轻因,乃生之不察。
二、徙之失善
这种人过于自私,缺乏同理心,他们总觉得自己做事没有妨碍任何人的利益,其实并不是没有妨碍,而是他们不自知。
就比如,大家都在一水源处打水,一个人耍小聪明,直接跑到水源中心处打水,他不仅觉得自己很聪明,而且并不觉得影响到了他人。
可事实呢?
他直接踩进了众人取水的水源上游处,众人自然会对其产生厌恶之情,有人喊他:你让开!他然后向一侧挪了挪,众人依旧不干,所以他一边嫌众人事多,一边左右来回挪动。
他的这种立于水源处来回挪动的行为,激起了众怒,遭到了驱赶,这个人会觉得:是你们愚蠢、嫉妒我,所以一起来欺负我,这个世道真是不公。
徙之失善者,犹如他人取水之地,有一人立于水源之中,他人多恶之,其人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徙而不止,世人犹驱之,非其不知徙进焉,以其乏善矣,立水而徙,不去病源,乃徙之失善。
在生活中,这种人比较多,他们的特点就是极度自私、没有团队意识,总以为就自己聪明。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