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原文:
石行秦谓大梁造曰:“欲决霸王之名,不如备两周辩知之士。”谓周君曰:“君不如令辩知之士,为君争于秦。”
译文:
石行秦对大梁造说:“想要成就霸主的名声,不如慎重地对待东、西周那些有辩才有智谋的人士。”石行秦又对周君说:“您不如让那些有辩才有智谋的人士,为您在秦国争取尊贵的地位。”
注释:
大良造,取名自“主上造之士”,是秦国自秦孝公时期至秦灭六国前的最高爵位,掌握军政大权,地位显赫。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良造如商鞅、公孙衍、白起等。
史虫:
寥寥数语,极大地引起了我的探史兴趣。
石行秦是周人,前去游说秦国的最高军政长官,游说核心“秦国想要成为天下霸主”或者说“您想立下秦霸天下的大功”,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这是大政方针的问题,并不是解决某件具体事务的问题。他说“慎重对待东、西两周的雄辩之才。”我在想,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慎重对待两周雄辩之才,关乎到成就霸主威名?他们真有如此大的能量吗?而且为什么是两周的,其他国家呢?
第一、两周毕竟还担“天子之名”,是宝鼎所在,两周“会说话的人”如何评说你,类似于今日之正媒体,是黑是白,是对是错,是正是歪,那张嘴有很大主导性。所以,好好待他们,就像今日要慎重对待话语权强大的主流媒体。嘴往哪翘,后果难料。
第二、两周辩士,你善待,那必然会替你在周天子那里为你多争取利益呀,什么利益?自然是为你成就霸主的利益呀。
推想这两点,想来当时的两周王室虽然式微,但政治话语权还有一定分量的吧。
这处历史记录最妙的是下一句话,石行秦又对周君说的话。
从石辩士对周君说“您不妨借辩士之才,为您在秦国争取尊贵地位”看出,他在秦的游说是有一定成效的。同时,他又借这成效,来为自己在周获得“重用”机会。
这里面有意思得很:
第一、身为周人,能为周君出力,确实极好的。
第二、“为君争于秦”,又看出周王室已何等式微,这句话明显带有“狐假虎威”的味道,王室已沦为“狐”,需借秦之“虎”威。看来,当时秦之实力,确实已可称霸东出。
第三、我还读出点两面派的味道,假如石辨士仅仅是为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话。“待价而沽”不如想办法制造出“高价买卖平台”。没有机会,能创造出机会,这一点可就要不得了。
这样看来,“石行秦谓大梁造”与“石行秦谓周君”,两处并举,先后言之,何其重要!
其中深味,值得一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