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六章依恋体验的多样性二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六章依恋体验的多样性二

作者: 流动的温暖 | 来源:发表于2022-03-23 07:42 被阅读0次
    心的成长,源于另一颗心的滋养。
    父母都曾经是孩子,孩子慢慢都成长为成人~~

    在阅读以前,问一个问题:当您自己一个人时,您如何和自己相处?

    矛盾型/迷恋型依恋:没有为自己的心智留出空间

    矛盾型婴儿应对策略“过度激活”。回避型婴儿的标志是对情感的过度调节,而矛盾型婴儿则涉及到调节不足。矛盾型婴儿一方面会在黏人和愤怒地反抗之间交替摇荡,另一方面又会陷入到无助的被动状态,这使他们难以接受安慰。对于母亲身在何处的慢性焦虑淹没了他们,以至于他们不能去探索。这种放大的情感模式,表现为矛盾和(或)无助。婴儿可以预测的反应,用来应对那个反应无法预测的母亲。婴儿的这种反应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母亲游离的注意,同时抑制了母亲并不鼓励的自主性探索,它就能在多大程度上视为一种必要的适应性妥协(?)。

    矛盾型儿童的父母也深陷于他们自己有关依恋的困扰中。这些父母看上去自己也身处重负之下,即“与依恋对象之间过度的、令人困惑的、或愤怒或被动的迷恋”。这样的父母倾向于打击孩子的自主性,他们被抛弃的恐惧以及无助所引发的焦虑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过去的情感淹没了他们在当下进行一致性回忆和反思的能力(这些父母描述的是ta们自己眼中的事实~~)。这种被过去以及现在的依恋唤起的强烈愤怒,恐惧或者被动性,使迷恋型父母不仅失去了前后一致性,同时也失去了合作性的话语能力。在和他人的关系中,他们容易被情绪所淹没,无法根据一般的谈话线索做出调整,不鼓励自主性——就是这种养育特点被认为可能导致矛盾型婴儿的“过度激活”策略。这些父母容易对过去和现在的冲突感到痛苦,以至于他们不能有效地加工与依恋相关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来自于内部记忆还是外部。为了获取父母的不可靠的关注,这些婴儿已经学会了放大对痛苦的表达(被蚂蚁咬了一口哭了半个小时)

    把这些父母和他们矛盾型的儿童看作在一个由多重、未整合的工作模型所塑造的表征世界中。这些模型被认为是与不能预测的依恋对象之间矛盾性体验的结果。这些依恋对象可能在前一刻相对还能对孩子有所反应,但下一刻这种反应又变得具有侵入性,或者干脆没有反应。这些依恋对象会在孩子身上激起持久的迷恋观念:一方面,亲密是有希望的,另一方面,这剩下,种亲密随时都会失去。可以推测,亲密感与良好的体验有关,会产生一个模型,即痛苦的自我和有时候有反应的他人互动——同时,被抛弃感则与不好的体验有关,导致另一个模型,即自主的自我与无反应的他人互动(孩子哭,父母可能的应对,再哭不要你了。孩子在用哭表达情绪,孩子接收到的信号这是不被允许的行为。自主的情绪表达背后的需求没有得到回应。一方面,孩子的感受可能有被抛弃感,继续用哭表达情绪,其自主的情绪表达行为没有人回应。另一方面孩子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不再哭,用讨好的方式获得父母的关注或认可,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

    由这种冲突模型所导致的情绪发展停滞,损害了这些父母准确地感知婴儿的信号以及始终如一地对他们的需求加以反应的能力。源于矛盾型婴儿的行为策略依恋规则——放大痛苦,抑制自主性,会继续阻碍能胜任的和独立探索的能力,以及自我探索的能力。

          混乱/未解决的依恋:丧失和创伤的伤痕

    混乱/迷失型婴儿在陌生情境实验中对母亲的行为,偶尔表现出让人难以理解、奇怪、明显地前后矛盾,甚至是解离的(解离?)。婴儿的这些行为被理解为,当婴儿感觉处于危险中,他面对无法解决的两难困境,生物学上注定的安全感同时又是惊恐的来源,这时他有组织的依恋系统策略崩溃了。

    Main发现了行为的连续性,最初被界定为混乱型婴儿的行为特点,到儿童六岁时,成为其“表征的人为加工物”的特征,表现为“无法解释的恐惧以及对其无能为力”。面对分离,他们往往沉默不语,过于焦躁不安以至于无法做出反应,或者想象出灾难性的结果,或者表现出言语和行为的紊乱(他们做出系统的努力,或者通过与父母颠倒角色,反过来照顾他们;或者表现出直接的攻击性和惩罚性。

    混乱型儿童的父母体验到自己没有解决的创伤或丧失。重要的是,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这些创伤性体验本身,而是这些体验是如何被(或未被)整合和理解的。父母创伤或丧失的经历和孩子的依恋模式并没有统计学上的联系 ,但是父母对这些经历缺乏解决方案则可以预测他们子女的混乱型依恋模式,ta们被分类为未解决型/混乱型。当这些父母回忆和反思可能的创伤性事件,这些父母表现出“在推理或话语方面的检测失误”(说法和现实不符)。当被邀请谈论丧失或者虐待时,未解决型父母好像一时间被侵入性的创伤相关记忆或信念淹没了,这些记忆或信念通常被禁锢在一种隔离的,解离的心理状态中,现在却成为主导的心理状态。对话语的检测失误可以从一个人突然切换的另一个人。在这种意识状态中,被访问者被某种创伤体验所占据,而这种创伤体验从未进行过有意识的加工。

    父母对过去的创伤或丧失缺乏解决方案,导致了心理状态明显的不连贯,使得对过去困扰的体验做出僵化的否认成为必要。当情绪被唤起,未解决型成人会发现自己突然“掉进”了淹没性的、混乱的或者恍惚的心理状态中。

    混乱型婴儿的反常行为反映出“好像没有什么其他解决办法,只能抑制行为或表现出矛盾行为,或者僵化在那里”。在婴儿尚没有能力去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动机,他们很容易相信,父母的恐惧,退缩或者解离都应怪罪自己。这种被自己否定的体验被压抑下来,潜伏在意识之外,当被刺激激活,周期性的爆发,回到个体的中心舞台。

    临床工作发现,未解决型患者以异乎寻常的代价“驱逐”过去的创伤或丧失。这些患者不断地感到从内在和外部而来的威胁,深受持续的解离、淹没性情绪、危险的外部世界之苦,外部世界的危险正是源于不能忍受之内部体验向外的投射。他们不能忍受体察自己或他人,那些情绪需要(?)会激活深埋于心的东西是自己不能面对的。

    以上是作者提到的不同的依恋体验类型。社会工作者把依恋模式作为二维空间中的区域去思考,比起分类或“类型”更有意义,这个二维空间中的一个维度是(对亲密和依赖的)回避,另一个维度是(被抛弃的)焦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六章依恋体验的多样性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nz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