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 . 第二十九章》
所以,一切事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壮,有的瘦弱;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因此,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老子说天地万物是以森罗万象形态各异的状态存在的。看起来是那样的不同,甚至朝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但又总是不离根本,这个本即是其背后的道。这么说起来有些简单,若是能细致入微的于表面差异中看到内在的相同本质,其实是一件蛮困难的事情。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虚心观万物,险易极变态。皮毛剥落尽,惟有真实在”。山谷道人说,万物缤纷万千,需要在内心虚静的状态下,才能透过其看起来“变态险易”的皮毛外表之内,剥丝抽茧看到其真实所在。
这个真实所在即是万物本来的样子,同时老子还提醒我们说,万物总是在参差不齐中保持着整体的平衡,即“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由此事物作为一个系统,既对立又统一的存在和发展着。
人生亦同于万物,顺境与逆境共同构成了人生绚丽多姿的风景。孩童的内心世界,同样充满了丰富多彩,有时风景如画,有时寒风凄雨,有时春风得意,有时满面愁容。
既然孩子成长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那么作为父母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子在本章结尾处,似乎给予了智慧提醒,即“去甚,去奢,去泰”。
在此处,老子借助古代圣人的安邦治世之道,在传递一个万物整体的思维理念,对于我们家庭教育和陪伴孩子生长,亦有着同样的启示。
老子所说的“去甚,去奢,去泰”,均是在表达要全面而细微的看待事物,切莫片面狭隘,莫要求全责备,不能过度关注。
对于孩童教育而言,不管孩童在其成长的路上,存有怎样“嘘与吹,强与羸”的身心变化,经历怎样“行与随,培与堕”的过程起伏,父母皆需守持一个达观淡然的心态,才能陪伴好孩童感悟其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个宝贵瞬间。
清人蒋士铨有一首小诗说出了此间的心态,“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天下父母,与孩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