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婚姻育儿
《我的前半生》里的隐性逻辑

《我的前半生》里的隐性逻辑

作者: dcc4f052fb74 | 来源:发表于2017-07-26 23:44 被阅读75次

最近,《我的前半生》火遍整个朋友圈,虽然追剧追到快要弃剧,不过我们今天不谈结局,不谈主人公到底是被小三还是小三,只谈谈剧里那些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的无处不在的“套路”。

-01-

故事一开始,陈俊生出轨的事实即将被戳破,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面是从大学就在一起已经十年之久,跟着他经历从无到有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完全要靠他养活的全职太太,一面是温柔体贴、和他一同在职场打拼被他称为真爱的小三。贺涵说,男人都希望老婆和小三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相交。

当东窗事发,陈俊生抉择再三,选择了离婚,和小三在一起。因为相比得到,他更害怕失去。妻子的生活完全依附于他,他一再向她保证,离婚以后她们的生活不会有任何改变,他依然每个月给她固定的生活费,他依然为孩子交纳高额的学费,她们依然还可以住在原来的大房子里……离婚,子君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改变,离婚并未意味着他会失去子君。而小三凌玲在说完“我要把你还给她”以后,就凭空消失了,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公司请假,彻底与他划清界限。他害怕失去,他不想失去他们任何一个人,于是他选择了离婚,他以为离婚只是老婆的称谓换了一个人,实际上两个人都会始终在他身边。

贺涵和唐晶,金童玉女,两个人在一起兜兜转转了十年,可贺涵依旧没有娶了唐晶的冲动。直到知道薇薇安要回来,那个始终藏在他们这段关系中的一根刺突然冒出来,他才立刻连夜向唐晶求婚。

其实他从心底里知道他们之间有很多问题,他知道他们两个都很要强,他知道他们是朋友、是战友、是伙伴,可唯独缺少了一点爱恋,他知道他们彼此间并不信任,所以十年,他们始终都没有结婚。

可他还是连夜求婚,他说,我怕天不遂人愿,我怕我们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最终还是走散了。比起存在的那些问题,他更害怕失去。所以在得知薇薇安回来的时候,他选择忽视那些他一直知道的不合适。

为什么陈俊生哪怕冒着众叛亲离的危险,忍着与儿子分离的痛苦也要离婚,为什么贺涵明知道和唐晶之间存在着种种问题,还是依然选择求婚。因为比起得到,他们都更害怕失去。《隐性逻辑》一书中说,“损失厌恶”是“沉没成本”的双胞胎,在我们做某事时会犹豫,因为我们害怕损失,会尽力避免去面对风险,无论这个风险系数计算下来有多大。

书中说,每当我们对某事投入很多精力、金钱和想法时,我们就会掉入思考陷阱:把投入当做坚持的理由,并浪费更多的精力、金钱和想法。事实上我们应该逆向思维:无论之后做了什么,过去的投入都无法挽回。忽略掉那些已经沉没的成本,观察现在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智的决定。

如何避免进入“沉没成本”和“损失厌恶”的死胡同,做出一个理智的决定,书中介绍了美国社会学者发明的“李克特量表”。确定讨论主题的重要性和影响,对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评级,我们可以更理智的做出决定。

-02-

薇薇安喜欢贺涵,或者说任何一个女孩都会喜欢贺涵这样的男人,高大帅气、多金、成熟,做任何事都运筹帷幄。贺涵承认自己曾经喜欢过她,就因为这一点点喜欢,她执着的追求贺涵,极尽所能的破坏唐晶和贺涵之间的感情,坚信自己可以达到目的。

许多年过去,当听到他们还没有结婚的消息,薇薇安又特地大老远从香港跑了回来,企图再次阻挠他们。

可事实是,连她自己都知道贺涵对她根本没有感情,他们之间根本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是绝对的小概率事件。

为什么她始终如此笃定的相信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会发生在她身上,为什么她要一直这样纠缠不清,抓着贺涵不放?

《隐性逻辑》告诉我们,大部分人不会考虑到错误率,而高估了实际值。薇薇安因为贺涵最初的那一点点喜欢便追着不放,无视他和唐晶有着十年的感情,忽略现在他对她的避之不及。正如书中所举实验中,参试人员忽视了最初得到的有用信息,还把无用信息当做评估基础的一部分。

书中同时介绍了“蒙特卡罗效应”,即如果一件事很长时间没有发生,我们会相信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更大。

面对小概率事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注意基础比率以及“蒙特卡罗效应”,从而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

-03-

结婚几年,孩子14个月,这么久以来,白光、孩子,整个家庭都始终靠子群一个人打工养活。白光生意赔本了,子群就为了他去找姐夫借钱还债;白光生病了,子群找妈妈帮他垫付医药费;即使姐姐离婚了,子群依旧为了白光去找姐夫借钱。每一次子群都哭诉日子过不下去,每一次子群妈妈都叫嚣着要她们离婚,每一次白光都在下跪承诺要痛改前非后再重蹈覆辙,可每一次子群都依旧选择原谅。每一次都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子群说,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嘛,换一个人,也许还不如现在。

为什么白光如此败类,子群却依然选择不离婚?生活中,更有甚者,男友劈腿,老公家暴,可她们依然选择不分手,不离婚,不放弃。《隐性逻辑》一书中说,我们总能为自己的决定找一个理由,即便是错误的决定。面对改变,为了确保现有权利不受损失,大脑通常趋于保守。与其在不确定的变化中花费时间精力,不如“保持原状,至少情况不会变得更坏”。

书中指出,我们的大脑习惯将原因和反应很快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因果关系”模板。同时,书中也列出了跳出“归因理论”陷阱的方法:1.追问行为的时间顺序:思考你对“原因”的认识是否仅仅建立在近期发生的行为上。2.寻找更多可能的起因:询问其他人的感觉和他们的归因模板,从而改变关联,将自己从“归因理论”的过快反应中解放出来。

-04-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件事情、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具有关联性,都暗藏着隐性逻辑。实际上,生活中充满套路,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因为缺乏“套路”而苦恼。然而,比缺乏套路更糟糕的是迷信套路。很多人发现某种方法有效,就一窝蜂地去模仿,而不是去思考方法背后的逻辑。《隐性逻辑》一书,让我们认清事实,避免“被套路”。

除了上面几个例子,书中共列举了21个问题,如:

“为什么总是在找别人的问题?”

“为什么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贴标签?”

“为什么多数人的只会更高一筹?”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被熟悉的事物迷惑?”

“为什么薪水涨了,依然要跳槽?”

“为什么独自能代替大脑做决定?”

“为什么聪明人更容易陷入僵局?”

“为什么智商越高,创造力反而越低?”

针对每一个问题,书中都列举了大量更优思维的例子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正确思考,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定。

相关文章

  • 《我的前半生》里的隐性逻辑

    最近,《我的前半生》火遍整个朋友圈,虽然追剧追到快要弃剧,不过我们今天不谈结局,不谈主人公到底是被小三还是小三,只...

  • 小灶行动营7/15

    《隐性逻辑》 001隐性逻辑 逻辑背后的逻辑,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更好地作出判断和决定。 002用心 做事要注意先照...

  • 隐性逻辑

    《隐性逻辑》帮你搞懂各种套路背后的逻辑,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大脑通常采用的是熟悉的思考摸本,并且很可能掉入思维陷阱...

  • 隐性逻辑

    大家下午好,我是燕妮,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隐性逻辑》。 本书作者是德国Brain check公司创始人卡尔·诺...

  • 隐性逻辑

    今天,我们分享生活中三种常见的思维陷阱并给出解决办法,分别是错误的日常逻辑、有瘾的标签和聪明人的僵局。 人们更愿意...

  • 隐性逻辑……

    书名:《隐性逻辑》 作者:卡尔•诺顿 情绪会给大脑发出提示,告诉大脑这个信息是不是重要的。我们之所以要用一些套路,...

  • 学会理性分析问题,成为生活中的智(贺)者(涵)!

    最近我一直在阅读《隐性逻辑》这本书,没有时间追剧,昨晚闲来无事,就看了热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的前20集。这部剧刚...

  • 【20170930】善用逻辑

    一.隐性逻辑PK固有逻辑 隐性逻辑戴着科学家的帽子,指着大地强调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固有逻辑眼皮抬也不抬地说还有...

  • 读书有感

    读《完美沟通》这本书的第二章节,隐性逻辑,让你的表达富含逻辑,无懈可击 通过运用隐性逻辑来把控自己的观点事例和结...

  • 晨读感悟丨思维主观导向

    参考书目:《隐性逻辑》[德] 卡尔·诺顿 今天说的是隐性逻辑,我理解为一直以来我们从自己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形成一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前半生》里的隐性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sakxtx.html